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後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南宋辛弃疾也有著名关于元宵节与爱情的诗句:“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所以,很多人说,比起七夕节,元宵节才更像是中国古典的情人节 。因为七夕节在过去又称“乞巧节”,是女孩儿们过的节日 。而元宵节却肩负着类似于情人节的功能:元宵节自汉代以来,一直有着市民夜游灯会的传统,不设宵禁 。在过去,未出嫁的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孩,都是不能出闺门的,只有在元宵节之夜,可以出门去逛元宵灯会 。于是,很多年轻女子就把这一晚作为私会情人的日子 。对于没有情人的青年男女来说,它当然也是邂逅的绝佳夜晚 。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元宵节都有着怎样的习俗演变呢?以下节选自《节俗史话》 。

文章插图
《节俗史话》,作者: 韩养民 郭兴文,版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2月
汉代:祭太一神、燃灯表佛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亳人谬忌奏请祭祀“泰一”神 。“泰一”神又称“泰乙”、“太一”或“太乙” 。为何要祀泰一呢?谬忌认为“泰一”是天神中最尊贵者,其地位在五帝之上 。汉武帝又是极为相信神仙的皇帝,面对当时人们心目中如此尊贵的太一神,岂能不大大祭祀一番 。尤其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 。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划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

文章插图
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 。《法苑珠林》又记载明帝永平十四年(71年),五岳诸山道士要与西域和尚比较法力,以辨真伪 。汉明帝令僧道正月十五日会集于洛阳白马寺,道士斋道经,设置三坛,然后纵火焚经,经书见火而被焚化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印习俗互相融合,流传到民间 。每到正月十五日夜,城乡灯火辉煌,昼夜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 。这既有祭太一神的旧说,又有燃灯礼佛的虔诚,原有的神仙术与佛教礼仪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这个习俗经官方的倡导而开始流行,并在这一夜取消宵禁制度 。据《事物纪原》记载:汉代西都长安城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帝特许执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允许士民踏月观灯 。
魏晋:祭门户、祀蚕神、迎紫姑
到了魏晋,又增添了灯节祭门户、祀蚕神、迎紫姑的风俗 。按《荆楚岁时记》记载,祭门户的仪式是制作豆粥,上加油脂以此祭祀门户;先在左右门户插上水杨枝,根据杨树枝受风飘动所指的方向,再用酒肉食品及插上筷子的豆粥、糕饼等来祭祀,称“望日祭门” 。为什么要如此祭祀呢?《齐谐记》记载:正月半,有位神仙降临到以养蚕为业的陈氏家宅,说“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 。《续齐谐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是更为详细 。在正月十五日,吴县居民张成夜间起来,看见一个妇人立在房宅的东南角,对张成说:“我是这地方之神,明年正月十五,要煮碗白米粥,上面加盖些肉脂来祭祀我,我会使你家蚕业兴隆 。”说罢就不见了 。张成按照她所说的办法祭祀,从此养蚕年年丰收 。由于这个传说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时人每到正月十五都做粥祭祀,并加肉覆盖在粥上来吃 。
- 元宵节一篇日记 元宵节的日记
-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20字 元宵节的来历简短最佳答
-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介绍 关于元宵节的资料有哪些
- 【网络中国年 ? 元宵】元宵节灯谜大全,你能猜出几个?快和孩子一起玩玩吧! 附答案 灯谜元宵节大全
- 元宵节是不是法定节假 元宵节放假不
- 三年级元宵节作文300字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
- 元宵节赏花灯作文 元宵节看花灯的意义
- 有关元宵节古诗20首 元宵节的诗有哪些
- 难忘的元宵节作文700字 难忘的元宵节作文怎么写
- 情人节送女生那些礼物最有创意,美到惊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