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教义,教义就是指宗教所信奉的和宣扬的道德思想 。源远流长的婆罗门教文化,源于古代的印度,是古老的东方宗教,为社会发展有着深渊影响 。婆罗门教文化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改革形成今天灿烂辉煌 。
婆罗门教仍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且仍属于多神教,但是已经有了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他们分别代表了宇宙的“创造”、“护持”、“毁灭” 。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大致如下:
1、梵天崇拜
“梵天”是婆罗门教的创世主,世界万物、人、乃至神都是由他创造出来的 。根据《摩奴法典》记载,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卵壳分成两半,即创造了天和地;然后创造十个生主,再由他们创造一切 。
他后来被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为护法神,为释迦牟尼的右胁侍;又为色界初禅天之王,称“大梵天王” 。一般来说,宗教哲学的超越性要求拥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作为超越性存在者的神 。婆罗门教的宗教哲学的超越性层面,就集中体现在“梵天崇拜”上;后来佛教哲学的超越性层面,则集中体现在对“佛”的崇拜上 。
2、四种姓
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四种姓”制度 。四种姓为:“婆罗门”是第一种姓,是执掌宗教事务的祭司;“刹帝利”是第二种姓,是执掌军政事务的武士;“吠舍”是第三种姓,是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和工商业者;“首陀罗”是第四种姓,是无技术的劳动者;此外还有“贱民” 。
前三种姓称“再生族”(意谓婆罗门教使他们获得第二次生命);第四种姓称“一生族” 。各种姓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的,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生活方式和习俗 。一般来说,古代社会是有等级制度的,但是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有它的特点,是直接与其宗教哲学联系在一起的 。
3、三大纲领
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
其一,吠陀天启:婆罗门教认为,《吠陀》是由古代圣人受神的启示而诵出、最后由广博编集而成的,乃是神圣的知识 。所以,吠陀文献只有“再生族”才有资格阅读,“一生族”无权问津 。“天启”原意为“听”,引申为“神的启示” 。
人类早期经典文献的这种神圣性,是世界上几大文化传统所共有的一个特征:它们是“天启”或“神的启示”、而后由圣人编定的 。这使我们想起中国的“群经之首”《周易》,它也是神的启示,而其编定也是“人更三世”(经过三代圣人) 。后来佛教的经典,也具有类似的神圣性 。
其二,祭祀万能:婆罗门教认为,祭祀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祭司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通过祭祀活动,既代表人向神献祭,又代表神向人传谕 。祭祀活动乃是人类早期精神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祭司充当着人与神之间的沟通者 。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史巫”便是人与神之间的沟通者 。后来的佛教(后期佛教),也有自己的祭祀活动及其仪轨 。
其三,婆罗门至上:婆罗门教认为,婆罗门是“最胜种姓”、“人间之神” 。“婆罗门”意思是“清净”,据说是从“原人”的头生出来的 。他们是一切知识的垄断者,《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有六法: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 。这六法的教义规定也多被后来的佛教吸收了,只是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 。
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是由“梵书”确立的 。梵书又称“婆罗门书”、“净行书”,是婆罗门教的重要典籍,约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前五百年间 。其主要内容有:仪轨(祭祀仪式的具体规定);释义(对仪轨的解释);吠檀多(即“奥义书”,是对研究吠陀的最终目的的哲学说明) 。
- 纯电动汽车单踏板功能解析
- 天主教教义你知道多少?
- 卜算子咏梅解析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
- 揭秘婆罗门教教徒的信仰
- 抖音短视频去水印解析免费 抖音短视频去水印解析
- 你所不知道的伊斯兰教教义
- 哪位老师能分享一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比如公开课,教案,例题解析等。谢谢啦?
- 问刘十九古诗赏析及诗意解析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全诗
- 浪淘沙的全部古诗解析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 管子全文及译文解析 管子治国文言文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