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谢谢您的邀请!北京时间1月21日,亚洲杯16强赛日本对沙特一战,以传控技术流为主的日本队虽然最终以1-0取胜并晋级8强,但全场控球率竟然只有23%,我相信这令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大吃一惊 。联想到国足将于25日对阵伊朗,能否学学日本,以极低的控球率换取胜利呢?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不得不先简单谈谈对日沙之战的几点疑问 。
一是日本所进一球,是不到20岁的小将健安健洋 。上赛季刚加盟比利时的圣图尔登队,身高达188CM的,场上司职中卫 。他与堂安律、伊藤达哉一起,代替代了香川真司、川岛永嗣等前辈成为本届亚洲杯日本国家队最年轻的几名球员 。据说,德甲的云达不莱梅欲以600万欧元引进这名日本国脚,但圣图尔登队目前还不想贱卖 。怎么日本等国的年轻球员总能在大赛中大放异彩呢?我们也有年轻球员,比如黄紫昌、刘锘凡、周辰杰、郭田雨等,他们不但不能登陆欧洲联赛,甚至连中超都坐不稳主力位置,有的更是只能在预备队混日子呢?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二是日本球员的技术绝对不在沙特之下,甚至还要细腻些,可昨晚之战,他们的控球率为什么如此之低呢?是领先后有意放弃中前场、利用亚洲杯演练防守还是真的被沙特队压制住了?
三是中国的留洋球员,似乎总追求一步到位,非五大联赛不去,宁愿当饮水机管理员 。而日本、韩国等许多年轻球员,却往往愿意到更低一点别级的欧洲联赛效力呢?宁当鸡头,不头凤尾,中国这古话,用到足球领域是不是也有其道理呢?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扯远了,咱扯回来谈谈国足与伊朗一战 。要说国足能不能学日本,以低控球率换取胜利,我觉得这似乎是天方夜谭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低控球率意味着放弃进攻、全力防守 。国足不像日本,人家控球率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全力收缩防守,二是一脚出球,不粘球 。想想国足的防线,张林芃黄牌停赛,冯潇霆感冒,石柯与刘洋是国足新兵 。可能接替张林芃的右后估计是张呈栋,其控球水平在中韩小组赛中球迷已领教过了 。以如此一个老弱病残、相互之间并不熟悉的全新的防线,能防得住阿兹蒙们的狂轰滥炸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至于说一脚出球,这事咱不多说了吧?说多了别说都是泪,大家都要喷饭了 。虽然农业部门两天前刚宣布说今年粮食又是大丰收,但浪费粮食可不是一种美德 。
其次,我不认为日本队昨晚是被动的收缩防守 。对日本足球,恨它还不行,如果不服,还真的得认真研究它 。我总觉得人家非常狡猾,或者说极功心计 。几乎同时与中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但结果却是,原来中国足球的脚下败将,现在变成了亚洲的一哥,而中国足球只是个笑话 。这其中,一定要非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反思 。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日本队以传控技术流为主,对阵沙特为何只有23%的控球率?国足战伊朗可否学习他们?

文章插图
看日本队大名单,除了后卫线上的吉田麻也、长有佑都、权田修等少数几员老将外,其他几乎全是小将 。特别中前场,堂安律、南野拓实、原口元气、武藤嘉纪、柴崎岳以及后卫线上的富安健洋等,全都挑起了大梁 。日本队用这么多年轻球员,却又在沙特队面前大玩铁桶阵,我认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锻炼、检验他们的防守能力,特别是锻炼年轻球员在大赛中的心理素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