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古诗名 元宵节古诗词简短

在古代,元宵节其实是情人节和狂欢节 。
早在唐、宋年间,元宵节即已盛极一时,处处张挂彩灯,好不热闹 。有初唐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为证 。

01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苏味道是初唐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兼诗人 。受多年战争的创伤,唐初的经济社会仍在恢复发展中,尚未呈现开元年间的盛世局面,但从苏味道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出,元宵节已比较热闹了,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观景象 。而且我们也得知,元宵期间,官府是取消了宵禁,老百姓可以通宵达旦玩个痛快 。据载,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
到了宋朝,元宵节更加受到官方与民间的重视 。我们知道,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其发达的朝代 。要做到这一点,较为稳定的政局和宽松的政策少不了 。元宵期间,官府是开放的,老百姓、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游街、赏花灯,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情人节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元宵的诗词都是表现爱情的 。
02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作者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
0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上阕着力渲染了元宵节热闹的盛况,下阙落实到对意中人的追寻 。王国维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的最高终极境界 。
04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
此词借元夕的一个梦,怀恋青年时代的情侣 。
北宋的上元节也是从正月十四开始,一连要热闹几天 。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乃至君王与百姓庆元宵、赏花灯,意在与民同乐 。
05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
作者写此词前,曾经在杭州做过通判,在密州任上,不由怀念当时一线城市钱塘的繁华 。
真正对元宵盛况的描写,是来自一组无名氏的回忆:
06鹧鸪天·元日
(其一)
春晓千门放钥匙 。万官班从出祥曦 。九重彩浪浮龙盖,一点红云护赭衣 。
车马过,打毬归 。芳尘洒定不教飞 。钧天品动回銮曲,十里珠帘待日西 。
(其二)
日暮迎祥对御回 。宫花载路锦成堆 。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