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详解:阿修罗是谁,在佛教中的地位

亦舒《阿修罗》:你若惹我,不要忘记,每个女人的血液里都一样藏有阿修罗 。经常听别人说到阿修罗,不仅在游戏里小说中都能经常看到阿修罗的身影,你知道阿修罗是谁吗?在佛教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呢?本期佛教文化为你解析 。
阿修罗(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直译为“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也就是相对于“天人(即天众、提婆)”的存在 。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 。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提婆神恶战,但阿修罗也奉佛法,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 。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罗,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经中提到的 。阿修罗道非常特别,佛经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故阿修罗王常常和帝释天为首领的提婆神群战斗,因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而帝释天有美食而乏美女,两神相互妒忌,时传争战 。故俗谓战场为“修罗场” 。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 。婆稚,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佉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罗侯,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 。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 。
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阿修罗王的形象,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 。这些形象都难表现,画家们往往画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海上,身越须弥山 。
【佛教文化详解:阿修罗是谁,在佛教中的地位】佛经中的阿修罗王很多,最着名的有四大阿修罗王:一个叫婆雅稚,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一个叫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一个叫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个叫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 。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 。佛经还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