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总量M2持续增长,CPI却一直在回落,是什么原因?

【货币总量M2持续增长,CPI却一直在回落,是什么原因?】上半年以来,市场货币总量M2由年初的198万亿,变为6月末的213万亿,期间增长约15万亿,而CPI物价指数却由年初的5.4%,回落到6月末的2.5%,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上半年以来,贷款环境是相当宽松的,贷款门槛低,利息低,企业和个人通过银行渠道获取贷款资金很容易,也很活跃;但是由于经济活力不足,资金投资实体经济后,并不能快速取得回报,也就是存在销售不畅的问题,生产力不能完全释放,就会导致闲置资金继续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不足,取而代之的是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回存至银行,形成新的M2,这就导致货币供应总量M2的持续高速增长;
从银行流出的贷款资金,虽然帮助企业或者个人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恢复了正常经营,但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无法快速消化,导致回款速率下降,货币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流通速度受阻;
小结:虽然市场货币总量增大,但是经济活力不足,导致社会生产大于消费,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受阻,为了刺激消费,消化掉过剩的生产力,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下降在所难免,通过降价使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状态,也就使得CPI物价指数回落
CPI指数指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跟收入水平是直接挂钩的;上半年经济不景气,疫情导致失业率上升,很多行业裁员减薪,这都导致居民收入水平的下降,一旦收入水平下降,可想而知,大家都会减少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所以上半年商品价格方面,生活必需品价格在上涨,而非必需品都出现普遍下跌的现象;所以生活非必需品价格的下跌是导致CPI指数回落的直接原因;
小结: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于生活非必需品的消费,进而使得CPI物价指数回落
回答写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货币总量M2持续增长,CPI却一直在回落,是什么原因?

文章插图
根据7月初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的M2余额达到213万亿,而今年初M2余额只有198万亿,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M2增长了15万亿 。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国内CPI物价指数却由年初的5.4%,回落到6月末的2.5% 。对于这个有趣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也有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相当宽松,这使得国内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贷款利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在此期间,M2的余额也增加了15万亿 。按照常理,货币超发,应该是引发通胀率上升,那为什么CPI却在持续的回落过程中呢?对此,我们想给大家进行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上半年,我国央行又是连续降准,又是连续降息,向金融市场释放大量的流动性,本意就是希望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这样可以使国内经济逐步企稳 。但国内疫情刚刚过去,欧美疫情还在持续,出口企业没有订单,大型商业企业缺乏客流,国内制造业产能过程没有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就算大量释放了的流动性,但实体经济对贷款的需求很有限 。实体经济更需要的是减税降费 。
由于实体经济对贷款需求疲软,大量信贷资金不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就转向了基建项目、房地产、股市等领域 。所以,上半年M2增加了15万亿,但是,大量流向了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 。这就导致了M2增长很快,但是商品市场价格却还是呈现回落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量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股市,这才激发了房价和股市出现上涨 。
再者,由于国内在一季度发生严重疫情,导致了国内经济有二三个月时间的停摆,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为求生存,只能选择降薪裁员,这就导致一些人失业,而另一些人收入大幅减少 。而居民消费能力整体下滑,从而拉低了物价 。特别是一些有房贷的家庭,在疫情过后还要拼命工作,要把钱省下来归还银行的房贷、车贷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短期的消费需求疲弱,物价持续回落,也是不难理解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