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是什么?( 二 )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汉族民间最为重视 。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这是一个很常识性的问题,我来说说我们湘南地区的情况 。
湘南地区四大祭祖节日先后是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除夕夜 。四大节日祭祖各有侧重,总的就是寄托子孙后代的哀思,祈愿祖宗保佑平安幸福 。
清明节主要是给祖先扫墓 。现在国家安排放假一天,并调休,合并起来一般有三天时间 。这是继春节之后人员流动较大的时节 。远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纷纷日夜兼程赶回老家,与在家亲人一块给祖先扫墓 。
先是清除杂草,填高墓莹,插上鲜花,摆上祭品,焚香烧纸,跪拜祈愿 。一般是从血缘关系近的先人墓地扫起,直至曾祖、高祖……始祖 。
有的地方远近族人齐聚,隆重祭祀始祖,还要举办“清明酒”,并借此共商家族相关事宜 。清明各家扫墓,最早提防的是引发森林火灾 。
中元节俗称“鬼节”,农村一般叫“七月半” 。相传七月半是祖先回家做客的时节,子孙后代需要“热情接待”,善待先人,期望祖先保佑 。
一般是农历七月十一那天下午要准备鸡、肉、鱼三样菜,米酒三杯,水果三样,米饭三碗,天黑前后在家里设案祭祀,迎接先人“回家做客” 。
祭祀时,告诉先人,七月半到了,到了家里不要客气,有什么吃什么,要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
到七月十四下午黄昏时分,与十一那天一样的准备礼品,恭送先人“回家” 。告诉祖先,今天是七月十四,请先人回去后,好好安息,保佑子孙后代 。
冬至节祭祖也叫“祭冬”“拜冬” 。相传冬至祭祖自唐宋开始由古代祭天祭神逐渐演而来,分室外祭奠和室内祭奠两种形式 。
湘南地区冬至祭祖主要是室外祭奠,也就是在祖先墓地举行 。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 。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以缅怀祖先功德 。
有的地方也举行室内祭奠,即在家祠举行祭祀活动 。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 。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
除夕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或祠堂),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
除夕之夜,晚饭之前,男主人率子孙在厅前(或祠堂)祭祀祖先 。摆好祭品之后,上香、敬酒,念祭文(辞),跪拜,烧纸,祈愿 。报告祖先,托祖先之福,本年收成很好,期望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家幸福!
除夕祭祖是春节期间祭祀活动的开始,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的晚餐前,都要祭祀祖先,只是除夕和十五两天格外隆重,其它时候稍微简单而已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深厚 。传统习俗流传数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对传统节日,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得到发杨光大 。炎黄子孙,不忘祖先!
以我地习惯看,我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是除夕,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 。有的地方把十月初一,寒衣节列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