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牛年到来,传统民俗中的“躲春”是在什么时候,该怎样躲呢?( 二 )


其次,从地支相冲的角度说,躲春时应远离相冲的属相,如今年属牛的人躲春,则应远离相冲的属羊人,以及犯太岁的属牛人 。
兑之,躲春之说,纯属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出自于八字预测之说,是无科学依据,作为一种民俗,了解一下未尝不可,但不可盲目迷信 。
以上回答,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
谢谢阅读!
今天庚子尽,辛丑牛接来 。如何躲春,何时躲?这在旧时,是有种种说法的 。旧时人缺乏自然科学常识,许多事弄不明白,便易迷信,便因出创出许多忌讳来,也即是要躲要避 。免得因此受害 。其中有些是有道理要遵循的,有些是纯心理或迷信的,可以不必躲避的 。
我国依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及人生活,这是遵循自然法则做事是对的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变化,有丰富的内涵,有科学合理成份,反映了冷热变化,对农业生产,人生活有很大关系 。节气中有表示四季变化的,如“四立”和“二分”、“二至”;有表示天气变化的,如雨水,谷雨,小大暑,小大雪,小大寒等;有表示农事物候和其他的,如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
立春被定为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节气阳历年的分界点,历来重视,更求善始,所以才有躲避之说 。在择吉上,就有“四绝”“四离”之躲避 。即在“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叫“四绝日”,“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日为“四离”日,大事不宜,能躲即躲,能避即避为上 。绝日,绝是穷尽之意,离日是分离之义 。春前是冬尽,冬尽春临,冬春交接之时,磁场气场易乱不清,万事宜小心谨慎,从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上说 。是有意义的,在冬春交接之时注意躲避不吉 。今日亥时交春,严格到秒,是22点58分39秒交立春,春前春后一段时间,一般说,前后两三天都值得注意 。旧时有“春乱”之说,更有前三后四之讲 。择吉上说凭春乱之机,诸事可为,心理上有乱而不管,责任不清,做而不受罚,乱做也可 。但迷信而想保险无事的,使不可妄为,要有所躲避了 。小心行得万里船,不冒险有好处,求安全,能躲能避也是有好处的 。
一般而言,立春前后都要适时躲避,大事不宜 。防口舌是非,关好门窗,不干大事,不岀远门,不搬家等 。旧时人相信命理,有以干支纪时,代命,而干支有五行生克,有刑冲穿害 。凡有冲克刑害的也应躲避 。如一交立春后,马上就从庚子年己丑过变成辛丑年庚寅月,丑与未冲,与午穿害,与戌犯刑,凡丑、未、午、戌都应小心躲避,防范太岁与冲克刑害不吉 。如不信命理那一套东东 。可以下管 。但从防患于未然角度说,小心谨慎是应该的 。
所谓躲春就是在立春这一天注意很多忌讳,但各地风俗不同 。
2021年2月3日晚上10时58分39秒,我们将迎来“立春”节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春 。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按照传统农历,过了这一刻,我们就正式进入了牛年 。
立春与其他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活动,包括祭春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等活动 。
另外在我国部分地区还流行立春、躲春的习俗 。
所谓立春,就是说在立春的时辰不可以躺着,因为这时阳气开始上升,应该站立或者坐着庄重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