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采访人员应当是有新闻理想,有社会正义感,并且业务能力超强
人们都说采访人员是无冕之王,但其实“无冕之王”只是一种美誉,真正让采访人员这个职业富有魅力的在于对社会的担当和责任,将国家、社会和民众利益置于首位,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义精髓,也是新闻理想的光辉所在 。

文章插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就在这时,新闻界一群知识分子为国家的未来奔走呼号,大声疾呼,戈公振就是其中一员 。
戈公振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采访人员、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者 。对革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了贡献,是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
新闻学的同学对《中国报学史》肯定不陌生,它与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徐宝璜的《新闻学》并称中国新闻界的开山之作 。
“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造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 。”这是戈公振在赠给侄子戈宝权积木上亲手所写的,而他本人更是践行了这一点 。
在《时报》前后工作了15年,后又在《申报》工作了3年 。戈公振对报纸的革新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创了《图画时报》和《申报星期画刊》 。同时他还专心研究新闻学,撰写了《新闻学撮要》和《中国报学史》等书 。他对各国的新闻事业也进行过研究,还从事宣传和推广新闻学教育的工作 。

文章插图
戈公振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佩,而他爱国的表现就是以报刊为武器,刺向敌人的头颅 。在30年代初国难深重时,他曾和邹韬奋等人筹办代表民众舆论喉舌的《生活日报》,宣传抗战救国,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甚至在临死时,他还断断续续地讲道:“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必就回来……国势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 。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当值时,身披棉被,手持手枪,仰观满天星斗,耳听呜呜风声,极目向四面黑暗中侦查 。此时心境旷逸,忽东忽西,深觉人生之平淡,所以终身奔劳不休者,特为生存之必要所驱使,并无特别意义,故本于生存之必要而活动,此即为人生之真谛 。”——《中国西北角》
范长江是我国现代著名采访人员 。他曾领导过新闻团体、通讯社、报社、新闻学校,为我国新闻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全国解放初期,他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等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 。
范长江以笔杆为武器,以采访人员为职业赴西北考察,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没有工资,旅费自筹,生活、安全没有保障,沿途风餐露宿,皮肤干裂、溃烂,这些都没能让他停下脚步 。在通讯中,他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揭露了西北重重黑幕,终成《中国的西北角》这一大作 。

文章插图
范长江的新闻之路充满惊险和传奇色彩,他不仅仅是重庆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的亲历者,更是记录者 。爬过死人堆,参加过南昌起义,奋战在抗战一线,曾两次被日军逮捕,几乎送命 。在这样的环境中,范长江如实地报道了西安事变,并利用《大公报》的影响,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
几十载倏忽而过,两位先辈的爱国精神和新闻理想并没有随时间消逝,而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终成参天大树 。
- 太空中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都是怎么去卫生间的?
- 女人冬天穿短裙打底裤,是什么心理?
- 淘宝店铺搜不到了是卖掉了吗?如何提升排名?
- 京东补单处罚是什么?补单注意什么?
- 天猫商城物流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有哪些模式?
- 凌晨三点是什么时辰
- 老酒馆屠洪刚扮演哪位王爷
- 经常放屁是什么原因?
-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是什么制度
-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的主要对手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