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远鉴赏 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 三 )


词的下半阕 , 继续讲着这个神话故事 。“嫦娥”为辛弃疾奉上了琼浆玉液 , 又为他表演了属于天宫的舞蹈 。可是事实上 , 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人在自娱自乐而已 。
想象中的他 , 那个“嫦娥” , 此时唱出来的歌声 , 应该是非常伤感的 。他感叹道:人生不如意事 , 十有八九 。最叫人遗憾的就是 , 刚刚找人把月亮打磨圆了 , 可是如今它又缺了 。
月圆还缺 , 象征着辛弃疾的理想 , 看着看着就要实现了 , 可是结果马上就又落了空 , 并且他的愿望总是落空 。故事讲到这里 , 词中人已经伤心到了极致了 。
因此 , 情感上必须要有一个转折 。于是辛弃疾说:“但愿长圆如此夜 , 人情未必看承别” 。“看承”是一个古汉语词汇 , 意思就是“看待”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家都在盼望着月亮每一晚都能像中秋节晚上的月亮那样圆 , 但是现实哪能尽如人意呢?懂得人情世故的人 , 也不会像这样看待“离别”的问题 。
忘了那些让人觉得遗憾的往事吧 , 把它们看作欢乐的序曲吧 。等到我们实现理想 , 与亲人团圆 , 或者收复了疆土的时候 , 再来诉说以前的辛酸 。
结语辛弃疾这首词写得的确是用情极深 , 它的优点是含蓄婉转 , 情志皆美 。想象力丰富 , 且做到了哀而不伤 。暗用“吹断横笛” , 明用“玉斧修月” , 两则典故寓意十分耐人寻味 。
别人写这种长调 , 多半都是上半阕写景 , 下半阕再去抒情 , 可是辛弃疾却不是这样的 。他经常会把整个上、下阕打通来写 , 同时还把现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混杂 。
“嫦娥”就是辛弃疾理想的化身 , 为了替国家恢复故土 , 他用自己的精神化身 , 永远地守护着那片国土上 , 从少年到中年 , 再从中年到暮年 , 一直未曾有过丝毫的改变 。
然后再回想当年 , 辛弃疾也曾像月亮上的嫦娥一样 , 带领着“八万二千户”的士兵 , 一起去收复理想中的家园 , 眼看着就要成功了 , 可是希望却马上又破灭了 。
词中涉及嫦娥的部分 , 写得真的是非常催人泪下 。但是 , 辛弃疾毕竟还是辛弃疾 。一味地哀伤 , 绝不是他的性格 。于是他在词的最后又反过来安慰自己:“人情未必看承别 。”
【满江红中秋寄远鉴赏 满江红中秋寄远赏析】世间不如意的事 , 十有八九 , 还是不要一直耽于这种离别的哀愁了 。干大事儿的人 , 哪有那么多的空闲伤感呢?不如开心一点 , 等到疆土恢复 , 或者离人归来以后 , 再去诉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