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秋月中,有他一生,永恒的思念
“若是晓珠终有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摘自李商隐《碧城三首》
实际上李商隐,写月亮的诗不计其数,往往藏在诗中的意境里,但凡经他的手,月亮和月色都显出别样的光彩 。“沧海月明珠有泪”就这七个字就可以浩瀚深入成无尽深邃壮阔的画面,在留下来的400多首诗里,他至少有100多句,都带有月字,而每一句几乎都可以扩展成一幅画面 。
但我今天是来解读他有确切标榜的写秋月的诗 。也就是说以月亮为主题,一整首诗都是关于月亮的 。这简直是大餐,看看诗人对秋月到底有怎样的情怀?
”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李商隐《月》
这实际是写初秋的月亮 。这个时候处在夏季和秋季交替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晚上在户外活动,看到月光如水 。那么你会问我,你怎么确定这是写的初秋的月亮呢?我不但能够确定是初秋,我还知道日子,这是写的7月15号的月亮 。
就是站在初秋的庭院里,庭院里有小桥流水,一轮圆月从树间升起来,月亮圆润皎洁,非常可爱,又是成双照在水上,李商隐用了“难忘又可怜”五个字 。他从前是见过这样的月亮的,所以叫难忘,他勾起了回忆的种种甜蜜和酸楚,甚至他自己也带一点蒙娜丽莎的笑容 。这个”可怜“在上一次是用在什么时候?是碧城三首“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莲叶正田田 。”这得是他和碧城仙女约会的那种百感交集,那时正是初夏,在黄昏,玉阳山上的荷花池,正无边无际开放,良辰美景,都是情生意动的注脚 。
但这次他又用了“可怜”,这初秋的月亮让他回味着温度未散的爱情,还有玉阳山仿佛的月色吧 。
“帘开最明月,簟卷已凉天 。”
有人会说,这肯定是写的八月十五的月亮,但是八月十五的月亮已经是深秋,李商隐特地的说这是席子刚刚卷起的秋天,所以能够确定是七月十五中元夜的月亮 。在唐朝,中元节是盛大的道教和皇家祈福的日子,鬼节是后来朝代民间流行添加的,中元节在唐朝有满满仙气,所以,对于有道仙情怀的李商隐来讲,中元节的月亮才是最大最明的 。显然他现在已经不在玉阳山上,但中元节的月亮仍旧给他带来无尽记忆的回味 。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
前一句是写的月色,照在潺潺溪水上,月光和水花交射的美,非常有动态感 。那水花仿佛是因为月光的参与,特别的兴奋,从而有一种拟人的动态美 。
后一句是写月亮从云层后面出来,仿佛是从口中流泻出的清光,让晚上的树叶敷上新鲜的光彩 。这一句动中有静 。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
这个中间有两层意思,一种是指月光素净皎洁,没有丝毫粉黛气,却清光自然流泻,别有一种清丽出尘之美 。第二种意思,是代表月亮的嫦娥显示自己的才华,她有本事将最美的月光散播到人间 。
但是这个中间很有意思,这个要强的仙女再和谁斗呢,要像谁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呢?
但是这首诗写得美,因为写出了中元夜的月亮,仙气而泼辣,仿佛那水声是月光的声音,如同仙女银铃般的笑声 。
李商隐的这首月亮和月光,就像森林仙境 。初秋时节,冷暖宜人,月亮是嫦娥仙子的斗法 。
但这里面并不是静止的,仿佛神话的美还有隐约的情节 。他是在怀念那个面容圣洁而俏皮的仙姑吧,带着一点旖旎和不出口的欢喜 。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
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 描写艰难求学经历的诗句 同学求学辛苦的诗句
- 英国除了特种空勤团,还有其他的特种作战单位吗?
- 描写冬天雪的古诗大全 赞美雪的诗句古诗大全
- 春风花草香的全诗 春风花草香的上一句
- 坐飞机时行李箱是怎么托运的?都放到哪里了?
- 关于描写雪的诗句 描写雪的诗句有哪些
- 你们收过青蛙旅行中比较奇怪的图片么?
- 很多人说经络是人活着的时候才有,死了就没了,那么为什么不活体解剖呢?
-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 天天特卖店商品是真的吗?收费规则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