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田素申 刘新铃
鱼台县李阁镇文集村位于李阁镇西部,由文集、单庄、周庄三个自然村组成 。有黄、刘、马、周、任、闫、李等十八个姓氏,但大都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东迁民,有的一迁再迁来到文集 。任氏是鱼台最早的居民 。大都在九十世上下,今文集村任姓虽不是大姓 。据考证,文集村有2400年的历史了,2400年,前任氏是文集最早居住的姓氏 。全村人口有1670人,400多户,1670口人,可耕地2900多亩,以种植大蒜、棉花、辣椒、玉米、大豆、小麦、瓜果等 。村民除了经营种植业,有外出务工、运输业,还有小型来料加工厂、香瓜合作社等 。
文集村名的传说
(一)一个是来自“十里闻香干鱼头”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金乡县化雨村民捉住吃鸭子的鲶鱼之后,把它分成若干块,风干了炸着吃,炸鱼头的香味一直飘向东北十里,人们闻香聚集,后来,炸鱼头的村被称名为“干鱼头村”(现在的金乡县化雨村),闻到香味的村改名为“闻香集”(现鱼台县李阁镇文集村),后来字义简化,被人们称为“文香集”,直至更简单为“文集” 。
(二)文集村最早叫闻香社,春秋时代,那时的百姓家里要是有一带轱辘的车就是富户了,一般穷户田里干农活用的是拖车 。村里有一家人,拉着拖车在雨后的田里干活,拖车经过的地上被撵出一个很大的干鱼头,带回家兑上佐料煮熟 。谁料想,那干鱼头的香味随风飘散,香遍全村,村民对这奇怪的香味有些神秘,似有神灵作法,约定村名为闻香社 。中国古代称土神为社,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都称为社,后来迁来的人多了,又称为闻香集,再后来闻香集演变成了文集 。建国前文集一直是十天四集,解放后只保留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的骡马大会,每到会日,三省商客汇集文集,十分繁盛 。

文章插图
贞洁牌坊:天寿完节坊
天寿完节坊立于文集村东西大街通衢处,明·洪武年间(1368-1399)奉皇帝敕命为文集士人黄甲之妻奚氏而立 。《鱼台县志》清·光绪版载:奚氏享年八十余,结婚一年丈夫就死了,撇下刚满月的孩子,含辛茹苦教导孩子,足见其妇德高洁 。明代有位周永春巡抚,从辽东回南京复命,路过文集,在驿站与勤杂人员闲谈,得知文集黄甲妻奚氏的贞节之事 。朱元璋召见,周巡抚说起山东文集奚氏苦节之事,正好马娘娘也在侧旁,即插话:“应给奚氏立坊彰显其德” 。马娘娘话音一落,朱元璋立即曰:“准” 。
天寿完节坊,由于是皇上钦旨,建筑结构上乘 。坊高数丈,雕工精细,透雕、浮雕相得益彰,龙凤禽兽栩栩如生 。上层中间二龙拱托“圣旨”二字,下层坊眉处“天寿完节坊”雄浑苍劲,云纹缭绕,龙抱坊柱,坊联镶嵌其间 。建成后,望之生辉,人过高瞻,坊角风铃,响彻云衢,形胜之处,气凌云泥,观者无不宛然骋怀 。光绪志载,时鱼邑境内计有十九座较高规格的石坊,天寿完节坊是其一 。

文章插图
北庵和西庙的传说
传说有一条巨龙,头北尾南安卧在文集村 。这条龙与东海的龙是九兄弟之一,因为犯了行雨的规矩,被罚在文集一带思过 。这龙天生心地善良,总以戴罪之身,想尽办法给文集百姓带来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他慢慢与文集一带百姓结下了友情,即使被罚期满,也不愿再回到龙宫,这下惹怒了龙王 。龙王就派了一个小水神装扮成有智慧的风水先生,来到文集,花言巧语欺骗百姓,说你们这里的风水如何如何不好,若按我的指点去做,就能万世兴旺,永享太平之福 。百姓不知有诈,信以为真,按歹人的指点去做了 。于是在北边龙尾处建了庵,压住了龙尾;在南边龙头处挖了坑、打了井,蒙了龙眼,截了龙爪,又建了石鼓庙,卡住了龙脖子 。从此善良的文集龙就再也不能为这里的百姓做善事了 。
- 房子前小后大有什么说法 风水前小后大有什么说法嘛
- 五星连珠风水 五星连珠风水改变
- 鞋在风水上有什么讲究 买鞋子讲究颜色风水吗
- 秦东魁老师讲风火水48集 秦东魁讲风水48集
- 九叔之风水龙脉 九叔看风水
- 清朝风水大师 清朝最出名的风水先生是
- 黑龙睛鱼 黑龙睛金鱼的风水
- 姻缘的风水布局 风水婚姻交运
- 多肉植物的不同品种都有哪些寓意?有何推荐?
- 周围邻居也影响你家的风水? 后边邻居在我家房子动了手脚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