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写的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杨炯诗词赏析( 二 )


由于这个政治因素,汉朝文学也深刻影响了唐朝文学的创作 。比如汉朝乐府诗对于唐朝边塞诗创作,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军行》,就本是乐府诗的标题 。
在初唐诗坛上,“初唐四杰”是无法绕过的代表人物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都是少年成名,英姿勃发 。年少得志,便不免轻狂傲慢一些,而杨炯则更是恃才傲物 。
他曾经讽刺当时的朝臣为“麒麟楦”,说:那些玩杂耍的艺人,会把画着麒麟样子的布蒙在驴子的身上,让驴子翩翩起舞 。可是呀,等到结束的时候,他们把布拿下来,驴子就是驴子,变不成麒麟 。这已经是很赤裸裸的讽刺了,也因为他出言无忌,得罪了许多人 。
在文学上,他也是同样的锋芒毕露,丝毫不屑于掩饰 。
当时“四杰”的排名上,大家都以为王勃第一,而杨炯居第二 。
杨炯就很不服气了,他说:“我呀,惭愧立于卢照邻之前,而耻居于王勃之后 。”
初唐年间,边境长年受到吐蕃、突厥侵扰 。而唐朝建国基业的根本,就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因此,唐朝前期虽然有科举制度,但是名额有限 。更多高级人才的选拔、升迁,更多的是加入关陇军事集团,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因此初唐年间,许多文人投笔从戎,或者加入边疆名将的幕府效命 。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杨炯此诗可能是此时所作 。
中国哲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李泽厚说:“时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唐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整个社会氛围中 。”杨炯这两句诗,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 。杨炯并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从军打过战,这首诗实际上是在借机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
初唐诗坛,受到齐梁诗风的影响,流行的是刻意雕琢、绮错婉媚的宫体诗,纤丽绮靡,缺乏风骨,没有一丝男子气概 。初唐四杰对此非常不满,他们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 。杨炯以一首气势昂扬的《从军行》,从亭台楼阁、丝竹管弦中走出,直奔边塞大漠,令人血脉偾张 。
【杨炯写的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杨炯诗词赏析】这种男儿的血性,这种壮士的豪迈,这种纵然马革裹尸,亦一往无前的气势,都是沉醉在莺莺燕燕、酒樽花前的宫体诗人们所没有的,亦是初唐诗风所匮乏的,对后来的盛唐边塞诗有很大的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