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技术人员通过4分55秒打开了舱门,而消防队赶到的时间是9分钟后,所以不管哪种情况,都救不了里面的宇航员 。
当技术员打开舱门后,里面的景象瞬间惊呆了众人,只见三人的遗体和宇航服,都熔铸在了一起,分都分不开,因为宇航服中含有大量的尼龙材料,飞船内部也存在大量泡沫和塑料,于是在高温下,就这样熔铸在了一起,场面十分骇人 。
后来经过排查,发生此次故障可能是座底下的线路发生了短路,线路的外层是特氟龙材质,内部是铜线,镀了一层银,但是不知道出了什么意外,这条导线的外皮被划开了,而恰巧旁边冷却管破了,里面的乙二醇滴到了电线上,电线短路提供热量,乙二醇和金属发生反应,本来这次意外并不会酿成什么大灾难,基本就是电路火花之类,但不巧的是纯氧环境,氧气是助燃剂,一点火花都能升级成滔天火势 。
直接运纯氧上去,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整个过程也出现一丝火花,但岂不是又有可能酿成悲剧?
1.货运飞船会定期运送物资到空间站,其中就包括制氧产品
目前我国执行空间站运输物资任务的是天舟二号,长度为10.6米,最大直径为3.35米 。
天舟二号可分为货物舱和推进舱,推进舱负责提供动力,货物舱负责运输物资,一般每次天舟二号执行任务,货物重量大概为4.7吨,其中有提前给航天员准备的舱外航天服、任务装备、生活物资、科研物资等等,相比于传统货运飞船的2天耗时,我国天舟二号全程仅需要6个多小时,就能完成运输物资任务 。
在众多物资中,就有部分是氧气罐,这些氧气罐送到空间站后,并不会立即使用,而是存放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
此外也有很多是高氯酸锂组成的SFOG(固体燃料制氧)罐,点燃后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氧气 。
或者说用氯酸钠和铁粉在点燃后,同样可以生成氧气,这些在航天圈被称为“氧气蜡烛” 。
2.通过电解水的方式获得氧气
地面国家会通过货运飞船,定期向空间站输送水包,每个水包内有20升水,而一升水通过电解的方式,可以获得620升的氧气 。
电解水设备所需的电能,由太阳提供,水被电解后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会留着继续用,氧气则提供给宇航员,供日常呼吸之用 。
正常一个成年人每天要消耗550升氧气,而一升水被电解后可产生620升氧气,也就是说,一个20升的水包,可以解决一个宇航员22天的供氧难题 。
但是,光从地面源源不断的往空间站运送水包也不现实,毕竟每一次出动货运飞船,成本都很高,所以就奔着节约的目的,从废水中重新提取干净的水 。
通俗点讲,宇航员在空间站内所产生的任何液体,都可以被收集起来二次利用,例如汗液、尿液等等,甚至可以是眼泪 。
而从宇航员皮肤表层蒸发在空中的水蒸气,也会被空间站的冷凝功能所“捕获”,基本上一个空间内在废水回收方面,效率也高达93%,废水经过多重蒸馏、分离以及过滤等过程后,将被净化成干净可饮用的水继续使用,可以喝,也可以用来电解生成氧气 。
再来讲讲电解水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氢气虽然危险,但可以跟宇航员所呼出的二氧化碳结合,得到水跟甲烷 。
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生活,万变不离其中还是普通人,所以人体也会产生废气,例如硫化氢、氨气等,为了保障空间站内空气的清新度,间站中有一套完善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这些废气会跟其他气体,例如甲烷、二氧化碳等,一同被排出空间站,从而保障宇航员身心舒适 。
所以总的来讲,国际空间站虽然投入使用了约20年,但从化学角度出发,氧气并没有多么珍贵,反而很容易被制造出来,再加上循环利用,以及地面的运输,只要一切正常运作,空间站内的氧气是不会耗尽的 。
- 天宫空间站什么时候出舱,说是月底,这不就月底了吗?
- 国际油价大幅收高,油价最大涨幅逾5%,国际油价未来是上涨还是下跌呢?
- 第一个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站叫什么一号
-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如何 要学吗前景好吗
- 国际版抖音没有网络连接怎么解决?国内不拔卡怎么看tiktok?
- 聂海胜,刘伯明成功出舱,那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处于国际什么地位?
- 国际足联最新排名国足位列亚洲第九,十二强赛中国有戏吗?
- 腾讯qq空间登录不上 QQ空间登录不了了
- 国际应急中心是什么单位
- 莱万多夫斯基力压梅罗获得2020国际足联最佳球员,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