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在中国 , 如果有人问:土地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一定是:盘古开天辟地得来的 。那是神话 。生活在长江入海口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上的人 , 他们的感觉是 , 脚下的土地是长出来的!
史料记载 , 公元618年到628年(唐武德年间) , 这是最早有关崇明岛的记载 , 直到清朝中期,几个沙洲才聚成今天崇明岛的雏形 。这期间一千多年 , 崇明岛此消彼长漂浮不定:最北端曾在江苏吕四镇的位置上 , 最南端已接近了吴淞黄浦江的出口处 。那么 , 是什么力量 , 让崇明岛停止了漂浮 , 最后落脚在现在的位置上 , 让崇明人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又是什么力量 , 让长兴岛横沙岛依次在一百多年内 , 依偎在崇明岛的旁边 , 安静地迎送长江的来水和东海的潮头?
这也是今天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人的心结 。
近来重读王安石的《狼山观海》 。这首诗 , 让我品味再三:
万里昆仑谁凿破 ,
无边波浪拍天来 。
晓寒云雾连穷屿 ,
春暖鱼龙化蛰雷 。
阆苑仙人何处觅?
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 ,
始觉今朝眼界开 。
王安石出生在公元1021年 , 是江西抚州人 , 1042年北上考上进士及第后 , 先在扬州做官 。扬州南通 , 都在长江北岸 , 相距三百里路 。此时 , 南通建镇已经一百多年了 , 这里的狼山 , 被誉为江海第一山 , 也因为狼山顶上广教寺缭绕不绝的香烟而闻名遐迩 。王安石作为年轻的诗人 , 在这个暮春初夏时节登临狼山 , 他的心情是完全可以被人猜测的 。《狼山观海》气势磅礴 , 完美地表达了一个内陆人第一次见到江海时的心情和感慨 , 展现了当年长江入海口的景象:
“遨游半在江湖里” , 从一片江湖浅滩上登上狼山 , 西边汹涌的长江来水 , 犹如万里昆仑被凿破了一般 , 惊涛如雷骇浪拍岸;向东眺望 , 这里江面突然开阔 , 清风习习 , 水天一色 , 近处芦苇摇曳 , 鸥鸟翩翩 , 极目远眺 , “晓寒云雾连穷屿” , 这个穷屿可能就是崇明岛!狼山已是阆苑 , 今天的仙人就是诗人本身 , 而等待的灵槎使者就将来自烟煴之中的崇明岛!
读罢《狼山观海》 , 我便去了狼山 。今天的狼山已经改名 , 叫琅山 , 也叫紫琅山 , 但我依然叫它狼山 。
登上狼山 , 已经不是王安石那个年代的景象 。其实 , 这里不仅有狼山 , 还有军山、剑山、马鞍山和黄泥山 , 它们从东向西 , 依次耸立在长江边上 , 军山最东边 , 高度也只有108.5米 , 最出名的狼山居中间 , 高度是104.8米 。剑山的高度有87.33米 。马鞍山和黄泥山还要低矮一些 , 笼罩在树木的绿荫里 。这五座山 , 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 距今天已经有3.5亿年至4亿年 。可以想象 , 在更早的年代里 , 这五座山在一条直线上屹立在东海的波涛之中 , 而今天 , 作为南通的风景区 , 连种植的每一棵树都是经过选择的 。五座山下泥土已经联结在了一起 , 长江的岸线已经向南边的长江里推伸了几百米!这五座山 , 给了我们另外的看点和诠释 。
- 桂枝香王安石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王安石字什么号什么
- 泊船瓜洲古诗原文赏析 泊船瓜洲王安石古诗原文
-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王安石翻译
- 王安石最著名的诗
- 登飞来峰王安石古诗
- 王安石的红梅古诗 寒梅古诗王安石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古诗欣赏及解析 宋代王安石江上
- 全诗赏析和诗意解释 桂枝香王安石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