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电视剧《蜗居》吗?看完什么感受?( 三 )


你看过电视剧《蜗居》吗?看完什么感受?

文章插图
当年看《蜗居》感慨很多 。
感慨张嘉译有钱有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
不理解海清,对买房的执着,急切的心情,和她说买就得买的决心 。
感慨房价真高,电视剧都拍了,这事儿得管,房价太高,降了再买!
你看过电视剧《蜗居》吗?看完什么感受?

文章插图
十年过去了,2019年的今天再看《蜗居》感想不同 。
海清怎么这么高瞻远瞩,眼光决定一切,早该听她的 。
蜗居的播出竟然是最后的提醒:再不买,你就被动了 。
要是早领会到精神,现在躺着吃 。
你也有和我一样的感慨和经历吗?
《蜗居》是一部很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零九年上映时,非常火爆,无数人都在追剧 。虽然已过去十年,但其中的问题依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认真思考 。
1、究竟应该怎样活着,海藻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挺直腰,但困在物质的束缚中,不知何时才能解脱;一是弯下腰,放下自尊走捷径,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生活带来的一次次伤痛,海藻选择了后者,宋思明,一个成熟,稳重的社会成功人士,就是这个捷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宋思明那里都不是问题,轻松搞定 。海藻在这里找到了安全感,一步步走下去直到再也无法回头 。故事的结尾宋思明在畏罪出逃中车祸身亡,海藻怀着对小贝的思念只身去了美国 。悲剧的结尾也解答了海藻的困惑:虽然生活不易,但是我们依然应该挺直腰杆、仰起头,有尊严地活着 。
2、究竟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小地方,这是海萍面对的问题 。两种选择各有利弊,海萍选择了留在大城市,由此也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海藻,也就是宋思明来解决,这也是导致海藻对宋思明依赖感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 。虽然海萍反对海藻与宋思明的交往,但是每次遇到问题也都默认了海藻求助宋思明的解决方式 。故事的结尾终于建成了自己的培训学校 。虚荣、自私,执着、隐忍海萍身上的这些标签,也多少反映出大都市生活压力下人们的无奈吧 。留在大都市还是回到小地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们能说的就是:既然选择了,就勇敢面对,好好生活吧 。
结语:剧中表现的问题很现实,引起了共鸣,引发的思考,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
如果我早生十年,我一定提前买房,在房价涨成这样之前 。
苏淳在借高利贷付首付暴露后和小贝谈心,说海藻只是欲望还没觉醒,迟早也会和海萍一样,想要钱,很多很多的钱 。
苏淳和海萍因为一块钱大吵特吵,在逼仄的出租屋里,变成了他们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嘴里最看不上的小市民 。他们的困难与小贝对于帮助海萍的不情愿,都将海藻推向了宋思明,这个有权有钱又体贴的上层人,他把握着城市开发的方向,助力开发商炒活了房产市场,将房价在资本运作下越炒越高,而最终影响了底层人民的生活,比如海萍 。这是一个圈,谁都在自己的平台上努力生存,阶级差异让他们互相看不到对方,然后却息息相关 。
都想活成宋思明,然后小部分人活成了小贝,思路清晰,对自己有规划;更大一部分人,却还是苏淳,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为了一块钱面红耳赤 。我还在奋斗的路上,希望未来的时候我不会成为这样 。
这个电视剧播出很久了,那个时候看跟现在看心情完全不一样,看法也完全不一样 。
《蜗居》是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那个时候我在上初中,我只看到了剧中海藻和宋思明还有小贝的爱情,青春期嘛,看东西比较浅,而且情窦初开的年纪,看什么都是爱情 。我记得只有放学回家了才能看一两集,当时我还小,我所能看到的就是海藻是个不要脸的小三,这种人最后活该流产,房子太贵不买,出租房就挺好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