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唐王昌龄的诗意 王昌龄出塞全诗翻译

“三年一上计 , 万国趋河洛” , 这是唐朝名相张九龄对盛唐的描述;“雄都定鼎地 , 势据万国尊 。”这是韦应物对盛唐的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 , 小邑犹藏万家室 。”是杜甫对盛唐的缅怀 。提起盛唐 , 足以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 , 唐玄宗治下(安史之乱之前)的大唐 , 经济繁荣 , 人民生活富足 , 万国来朝 , 一片歌舞升平 。并且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支撑了军事力量的发展 , 唐朝的疆域在最鼎盛时约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 , 至玄宗时代虽有减少 , 但仍位于世界前列 。为了管理外族 , 唐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我们今天的主角——边塞诗 , 就在这六大都护府的大地上开了花 。
通常来说 , 诗人选择进入边塞有两个原因:一是仕途不顺 , 二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发展 , 而王昌龄大致属于前者 。开元十一年(723) , 玄宗建立佣兵制度 , 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 他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 , 由此文人掀起了从军热 , 以求边功 。
开元十二年(724) , 王昌龄二十七岁 , 赴河陇 , 出玉门 。他在此后两年的时间里 , 游历边塞 , 从军作诗 , 其著名的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 其中也包括了《出塞》 。
边塞的夜晚总是那样寒冷 , 天寒地坼 , 寒风刺骨 , 王昌龄站在城墙上 , 眺望远方 , 耳边时不时传来寻访将士的低语声 。渐渐地 , 他已有些吃不住这呼啸的寒风了 , 王昌龄难以想象脚下这城墙已经与边外的寒风抗争了上百年 , 从古至今无数将士为了祖国陪着这孤独的城墙浴血奋战 。恍惚间 , 王昌龄似乎看到了史书上的英雄豪杰们一个个乘着月光向他走来 , 李牧、卫青、霍去病和飞将军李广 , 他下意识地攥了一下手 , 要是李广将军还在 , 哪容得胡人这样放肆啊!他正准备上去搭话 , 却发现只是他的幻象罢了 , 城墙上陪着他的只是站岗的士兵和呼啸的寒风……
【出塞唐王昌龄的诗意 王昌龄出塞全诗翻译】王昌龄身处的时代 , 应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 彼时的玄宗励精图治 , 任用贤良 , 经济繁荣 , 万国来朝 , 是唐代社会高度繁荣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可这与边塞的普通士兵毫无关系 , 诸如周亚夫、李广等名将自有史书为之记录 , 可那些“十五从军征 , 八十始得归”的普通士兵却连姓名都不曾留下 , 我们不应忘记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我们现在的时代也是最美好的时代 , 同样的 , 我们的边境也有一群士兵在替我们阻挡着边塞的寒风与危险 , 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 , 即使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