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床:今传五种说法 。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 。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
疑:好像 。
举头:抬头 。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
- 学弈赏析及道理解读 学弈全文的拼音和意思
- 农村俗语:“门朝南子不寒,树通轩人丁散”啥意思?老俗话要牢记 房子南边有树好不好
- 别后不知君远近全诗赏析 别后不知君远近是什么意思
- 江雪原文赏析及解释 古诗江雪的意思及注释
- 诗经采薇赏析及诗文含义 诗经采薇翻译及解析
- 暮江吟原文赏析及诗意 暮江吟的意思是什么
- IG老板王思聪硬刚造谣者:“要把你们告了”,如何评价此事?
- 【绿色是什么运势】泄身运势是什么意思
- 描写思乡怀亲的诗句 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 女孩说不要浪费彼此时间是什么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