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吗?( 三 )


印证结果,真的有用
诸葛瑾在诸葛恪这代被株了三族,不过之前过继给诸葛亮的那个儿子逃过了一劫 。诸葛亮的亲儿子在绵竹战死了,后代也不知所踪 。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吗?

文章插图
至于诸葛诞,那就牛了 。再次向我们演绎了多方投资的好处 。他本人和司马氏是死仇,但是他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他的曾外孙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服气不) 。所以他的后代过的也还算滋润 。
PS:最后吐槽一下——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所谓的诸葛亮后人,但是拿着从宋代以后编修的假的不能再假的族谱真的是漏洞百出 。平时在新闻里看到这些上蹿下跳的人就烦 。
喜欢就关注呗 。。。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
首先说一下三人的关系,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生兄弟,诸葛诞是他们两个的堂弟 。再说他们三人分别效命于吴蜀魏,是三兄弟商量好的还是单纯的巧合?我个人分析认为是商量好的,说是多方投资也无不可 。原因如下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吗?

文章插图
先说诸葛瑾,年龄上要比诸葛亮大7岁,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平均寿命应该也才40左右,所以差7岁就显得差很多,也要成熟很多,早年间诸葛瑾是躲避战乱来到了江东,和鲁肃认识后被推荐给了孙权,直到公元200年诸葛瑾才正式谋了个职位,所以这个家族最早出山的是诸葛瑾 。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吗?

文章插图
那时候诸葛亮还在茅庐里悠哉“等着”他的伯乐出现,为什么是双引号的等着,因为到公元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才三顾茅庐拜访,也就是说从他哥正式当官到他出山中间隔了7年,这7年难道诸葛亮就真的是甘心在茅庐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吗,肯定不是的,诸葛亮本身才华横溢,这样一个一身本事的人怎么不想有所发挥到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折腾一番呢,但是他哥哥已经在东吴担当了要职,他要是去投靠应该也会被收容,但我想卧龙名号的荣誉感也不容许他寄人篱下,其实放到现代也是一样,你说你和你家亲戚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固然有个伴儿,但是长久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诸葛家族的人都这么聪明怎么可能想不透这个道理呢,所以他们俩兄弟应该至少是心照不宣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明白!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分别在吴蜀魏三国做官,是多方投资吗?

文章插图
这7年间东吴不想去,魏国那边说白了也没诸葛亮什么空间,人家程昱,荀彧哪个也不比他差,去了魏国说不定还不如东吴,所以诸葛亮索性就先闷着了,等到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这就相当于一个面试,面试也是双向的,诸葛亮也在考察刘备,被叫卧龙的总不能比自己的"虎哥哥"比下去,所以他跟刘备也是本着"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想法吧 。于是诸葛亮成为了蜀国军师 。
他们的堂弟诸葛诞那就更晚了,出生就213年了,这时候大哥诸葛瑾已经是东吴重要人物了,二哥诸葛亮更是蜀国的二把手了,这位小堂弟干脆就直奔魏国,到曹魏后期也是赫赫有名的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
所以从诸葛三兄弟的履历时间线来看,他们三人分别效力吴蜀魏三国是有着“分散投资,互相照应”的初衷的,并且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最重要的观念第一是光宗耀祖,第二是家族血脉延续,这样分别投靠至少能让家族血脉延续的几率更大,分别效力也更能让诸葛家族渗透的地域更加广泛,诸葛家族可谓计之深远!
不是多方投资.古人的观念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家事国事分开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