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赏析及全文解释诗意 李白蜀道难译文及注释( 二 )


(11)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 。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
(12)但见:只听见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 。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 。子规,鸟名也 。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
(15)去:距离 。盈:满 。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 。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壑:山谷 。
(17)嗟:感叹声 。尔:你 。胡为:为什么 。来:指入蜀 。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一夫:一人 。当关:守关 。莫开:不能打开 。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 。匪,同“非” 。
(20)朝:早上 。吮:吸 。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 。”今四川成都市 。
(22)咨嗟:叹息 。
【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 。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 。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 。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 。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 。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 。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