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
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习俗:赏月、吃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水调歌头.中秋》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0.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习俗:登高、插茱萸 。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关于月的四字成语分享 描写月的四字词语
- 描写四季的诗词有哪些?
- 将依靠科学在充分控制疫情的情况下实现生活的正常化 张文宏中国不会盲目地开放和封锁
- 小学必背的100首古诗 描写儿童的古诗大全100首
- 形容西湖的诗句 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
- 关于节日的故事简短 中国节日传统故事短文
- 全国房价走势图 中国房价走势如何
- 关于描写雨的诗词名句 关于雨的成语和诗句
- 七夕节最简单的古诗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