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释及表达的含义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二 )


“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放在句中保持句意不变——“非常”、“十分”,就是让孩子运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
4. 第三小节主要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
关键词“赶”我们能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
通过几次朗读,孩子要通过想象场景、反复读文,感受傣族人民热烈的气氛以及对周总理的热切期盼与爱戴之情 。
通过“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感受人们铺上鲜花的地毯,用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敬爱的周总理 。还可以再次朗读之后,引导孩子想象说话:为了欢迎周总理,从岸边到江面,从地面到空中,处处热闹喜庆 。结合例句:人们在地上 ,在江面 ,看空中 。通过想象、说话练习 。
朗读之后,关注“一条条”、“一串串”,通过对比换成“一条”、“一串”之后的句子,孩子们能说出“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多,欢迎的场面热烈而盛大,也让我们看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
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再介绍周总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夜以继日,非常繁忙,要处理党和国家的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万里来到傣族人民的身边 。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族人从心底里欢迎他,尊敬他,爱戴他 。
介绍完资料之后再读第4句,孩子们的感情就能够把握了: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要读出傣族人民对周总理即将到来的急切、激动之情,读的语速要稍放慢一些 。
5.课文的第四小节,通过描写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 。可以图文对照,先观察图片中周总理的穿着和神态,之后再去读文 。
读第1句,孩子们能够体会到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及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读第2句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共舞,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美好画面 。
5. 第五第六小节,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与傣族人民心连心、同喜同乐 。
可以让孩子用横线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并想象说话:周总理在为人们祝福时,会说些什么?可以引导从周总理对老人,对年轻人,对孩子等角度考虑,会为他们送出不同的祝福 。
同时,还要通过关键词: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几个词语,让孩子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也就是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课文 。这是在锻炼孩子们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在教给孩子们复述课文的方法 。
6. 课文的第七第八小节,写出了傣族人民幸福、难忘、激动的情感,孩子们读的时候要关注语气词“啊”,还要关注感叹号的正确使用:两个感叹句连用,第1个感叹句后用逗号,第2个感叹句后面用感叹号 。
7. 最后可以回顾全文,让孩子说一说本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孩子们说完之后,可以让孩子们结合课题说一说: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他亲民爱民,与人民心连心,他把美好的祝福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
这篇课文只是描写了1961年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总理爱民、亲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但文章篇幅有限,学习时间有限,对于人物的感知,肯定不够深入 。应该把这篇文章当作群文阅读的导读,让孩子在课外大量阅读关于周总理等伟人的文章,在不同的事例,不同的语言风格中,逐渐建立对周总理伟大形象的认知 。伟大的周总理,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记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