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注释及表达的含义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在备课《难忘的泼水节》,时,我是怀着无比认真、怀念、崇敬的心情 。而在课前谈话环节,我们班的小孩子们却对周总理所知甚少,我想,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必须要去了解周总理这位伟人的 。分享我的备课笔记、教学心得,希望帮助二年级小学生们更了解伟人,学完课文之后,希望小学生们也都难忘周总理!
【原文注释及表达的含义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一.识字量越多出错也越多,形近字、同音字区分要用对方法,组词要组常用词 。
1. 两个多音字“铺”、“盛”,要识记不同读音的不同字义,才能准确组词,组词时要以本课声调为准 。
2. 形声字识记,要牢记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功能,比如:泼、敲、驶、踩、铺、盛、碗、健、忘、炮 。
3. 易错部首:“向”的部首是“口”,不符合半包围结构“取外不取内”的规律 。“令”的部首是“人” 。“龙”的部首是本身 。
4. 易错字:“泼”的第四笔是“撇折”,孩子容易写成“横” 。
5. 易错笔顺:“度”的笔顺是:点、横、撇、横、竖、竖、横、横撇、捺 。“炮”注意火字旁的笔顺是:点、(短)撇、(竖)撇、捺 。
6. 组词易和同音字混淆:“忘”和“望”,:“令”和“另”,尤其是“另外”一词,孩子很容易写错 。
7. 换偏旁,“炮”可以换偏旁变成以下生字:泡、跑、抱、袍、饱、苞 。
二、结合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反复读文,感悟周总理亲民、爱民,与人民心连心,感受人民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 。
1.课前预习要了解周总理生平,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
说起周总理,我们的父辈感情最深,80后们自小听着爷爷奶奶讲周总理的故事,读着《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文章,也是对周总理很有感情的 。但10后们年龄小,对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知甚少,如何让他们能理解文中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时的急切、对周总理一起的崇敬、祝福,是需要让孩子提前做准备的 。
本来打算学习完课文再布置的拓展阅读《周总理的睡衣》、《温暖》、《一夜的工作》、《十里长街送总理》,在学习完本课生字词之后,就布置了成了阅读作业,让孩子们去读一读文章,看一看视频,感受一下周总理的伟大,感受人民对他的无比爱戴 。
了解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 。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赛龙舟,丢包,跳孔雀舞等庆祝活动 。
另外,除了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传统,我们还需要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1961年4月,周总理与缅甸总理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泼水节 。周总理的到来,让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怀抱鲜花,涌向街道和码头,用最高的民族礼节来迎接伟大的周总理 。4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碗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
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在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曼洪市的曼听公园,它已成为西装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 。
2. 课文第一小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环境描写,巧妙的烘托出泼水节热闹喜庆欢快的气氛 。“火红火红”,abab式的叠词要进行积累 。
3. 第2小节,交代了时间、人物,“特别高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让我们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即将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激动、幸福之情 。
结合我们课题质疑环节的“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呢?”在读完第二小节之后,可以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