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解释及给人启示 以虫治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相生相克 消灭害虫 百科全书
【文言导语】
说到虫子,相信大家都特别嫌弃 。无论是开灯瞬间,慌张乱窜的小强们;还是天天在垃圾堆旁,开着party的绿头苍蝇;还有散步时候,扑面而来的小咬军团,都能在刹那间勾起大家被虫子支配的恐惧感 。所以每到蚊虫肆虐的季节,各家各地总会上演一出出人虫大战 。家里的蚊虫好歹打得过来,可要是庄稼地里闹起了虫灾,农民伯伯恐怕就只能吃土喽!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一场残酷激烈的“农田保卫战”,虽然结果是胜利哒,可让害虫们团灭的并非农人,而是另一群凶残剽悍的虫子 。那么这些害虫终结者到底是谁呢?快和团子老师一起学习下《梦溪笔谈》中的经典篇目《以虫治虫》,看看这场田野里的虫虫大作战吧: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xiē),其喙(huì)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ráng)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páng)不肯” 。
——沈括《梦溪笔谈》
【文言大意】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子 。这种虫子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庄稼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意思是“这虫的旁边容不得害虫”) 。
【牢记重点】
(1)元丰:宋神宗年号 。
(2)生:产生,出现 。
(3)子方虫:也作“虸蚄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 。
(4)方:正 。
(5)为1:成为 。
(6)之:的 。
(7)狗蝎:学名蠼螋(qú sǒ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有强大尾须一对,杂食性或肉食性 。
(8)其:代词,它们的 。
(9)喙(huì):本是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
(10)蔽:遮蔽 。
(11)则:连词,就 。
【以虫治虫解释及给人启示 以虫治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12)以1:用 。
(13)搏:搏斗 。
(14)之:代词,指子方虫 。
(15)悉:全,都 。
(16)为2:成为 。
(17)旬日:十天 。
(18)皆:都 。
(19)尽:没了 。
(20)岁:年成,收成 。
(21)以2:因为 。
(22)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 。
(23)其:指示代词,那 。
(24)旧:过去 。
(25)曾:曾经 。
(26)之:语气词,不译 。
(27)土人:本地人 。
(28)谓:叫,称作 。
(29)傍(páng)不肯:虫名 。意思是这虫子旁边容不得害虫 。傍:通“旁”,旁边 。
【不服来战】
1、通过你对《以虫治虫》这篇文言文的学习,请判断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
A.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
B.讲的是两只蟋蟀的故事 。
C.文中提到了两种虫,最后它们都被农民消灭了 。
D.讲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 。
2、通过你对《以虫治虫》这篇文言文的学习,请判断下列哪个选项的字词解释是正确的 。()
A.庆州界子方虫(生:生养)
B.其有钳(喙:嘴)
C.为两段(悉:一点点)
D.旬日子方皆尽(旬日:一年)
3.下列选项中对“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的翻译,最准确的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