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风水布局 祠五行属什么



庵埠宝陇是明代名贤林熙春的故乡 。林熙春官至户部左侍郎,身后连同他的祖父林瓒、父林乔木贯被追封为户部尚书,称“三世尚书”,子孙称“尚书派” 。但宝陇聚居林氏一族,所挂灯笼的林字有的一反常规,写成黑色,称“乌林”,而同一祖先的也有称为“红林” 。为何有乌红之分 原来,“三世尚书”深信五行 金木水火土 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水能旺木 。五行再与方向、颜色相配,则水属北方,其色黑,故把含木的林字书为黑色,以求兴旺,由此传为这一派系灯笼的特色,且村面的祠堂,住宅大多向北 。“五行”相生的做法集中表现在林氏家庙(教忠堂 的建筑上,工程在木、水、北、黑、青诸字做文章 。这座祠堂俗称青窗祠,座南向北偏西5度,开三山门,为三进二火巷建筑,主座宽18.3米,深37.4米,祠前10.75米处立三间石牌坊一座,宽5.35米,并以围墙与祠相连 。坊侧左右墙各安青色通花窗三个,“青窗祠”的得名就由于此 。牌坊匾额:中间“世德恩光”;左边“纶褒硕儒”,“钦差总督两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戴耀为敕封文林郎延平府将乐县知县林熙春立”;右边“青琐直臣”,“钦差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张鸣冈为工科都给事中林熙春立” 。牌坊前三面有围墙,左右斜开龙虎门,距牌坊16米处的围墙上装饰有麒麟、鹤、鹿嵌瓷塑 。
林氏家庙分二期建成,前二进由乡人林鸣凤主持,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一进由林熙春主持,续建于天启五年(1625) 。祠历道光三十年(1850),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1985年,旅港乡人又集资重修 。
林氏家庙的最大特色是三山门摒弃石材,而采用木结构和仿宋门鬃 。木遇水则旺,向北加祠前有溪流横过,正可承之 。木之色为青,再配青窗以辅,并冲淡牌坊石煞 。
祠内宽敞,后天井的走廊显得特别宽 达4.55米,使天井相当小,这应是讲究聚气 。中厅挂着《忠宣公为太仆寺少卿诰封敕文》的巨匾,其宽5.9米,高1.26米,边厚6厘米,上用楷书阳文刻着天启元年 1621 封赠林熙春夫妇的四道诏书 。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氏家庙左旁有一府第,座南向北,为林熙春当官后建与其父乔木贯和弟弟煦春居住的,府第为三进二火巷带从屋和后包从屋的大型建筑,厅两边都是双胞房 。府内有99个门,见证了“潮州厝皇宫起”之说 。听说原是100个门,后来填塞了一个以别于皇家 。府第大门的门鬃为突出方形,但以对角朝上下 。府内中厅的四根“金柱”弃石用木,也与“乌林”的讲究有关联 。
林氏家庙和林乔木贯府第除了前者的梁架结构有所改动外,其格局和形制基本如旧,在明末的祠堂和府第建筑中,它们的独具一格,更多地体现林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在衡量这座祠堂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应肯定它的科学价值 。
这座祠堂作为古建筑,被列入潮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


作者: 杨启献
【祠堂风水布局 祠五行属什么】来源: 《汕头日报》(2006.05.1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