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钵盂的读音”的核心内容以及“钵盂的拼音怎么读”的相关知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往下看 。
搲, 这个字有点嚼头, 虽然人们经常挂在嘴边, 可书面语中基本不用, 就连《新华字典》都不予收录, 而且在古代官修文献中, 也极少看到它的影子 。

文章插图
搲, 一个极其常见的口语词
不过, 这个字实在太接地气了, 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 除少数客家方言区以外, 其他各大方言区的人们差不多都在用、都在说 。
"没吃饱, 再给我搲一勺米 。 "
"搲把瓜子喫喫 。 "
"他喝醉了耍酒疯, 叫他老婆搲了个大花脸 。 "
搲, 是一个产生时期不早于唐宋的口语词"搲"字最早见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完稿的《集韵》 。
《集韵》里, "搲"字有三见, 分别是:平声乌瓜切, 音蛙, 手捉物也;上声乌瓦切, 吴俗谓手爬物曰搲;去声乌化切, 吴人谓牵挽曰搲, 或作攨 。

文章插图
古代韵书中的“搲”字
北宋真宗时期(1008年)的官修《广韵》中, 虽然没有"搲"这个字, 但是有其异体字"攨", 注音为:"去声胡吴切", 释义为:"吴人云牵亦为攨" 。
据此, "搲"字的产生时期应该不早于唐宋 。
从历史文献上看, "搲"这个字, 主要用例都出现在元代以来的戏曲、小说等俗文学著作中, 应该是一个口语词, 如: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量与你米, 打个鸡窝, 再搲了些 。 "
清蒲松龄《日用杂字·饮食》:"大瓢搲来酵子发, 下手先扠二百拳 。 "
清张岱《陶庵梦忆·炉峰月》:"余挟二樵子从壑底搲而上, 可谓痴绝 。 "
搲,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方言中的音、义依《集韵》, 在古代汉语中, "搲"有三义、三音 。
一义为"手捉物", 就是以手或器皿取物, 其音为乌瓜切, 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wā;
一义为"手爬物", 就是用手抓取或者扒取物品, 其音为乌瓦切, 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wǎ;
一义为"挽", 就是牵挽, 其音为乌化切, 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wà 。

文章插图
古代韵书中的“搲”字
依《汉语大词典》, "搲"字在现代方言中的音、义, 与古代汉语大致相同、略有差别 。
其一, 表示"牵挽"义的"搲", 在现代汉语方言非常少见, 大概只出现在上海方言中, 如"他去意已决, 再也搲勿回来勒", 且调类为阴平 。
其二, 表示"用手或者手持工具取物品", 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从乌瓦切, 读如wǎ, 意思与"舀"相近, 但是又有所区别 。

文章插图
舀水
舀, 在现代汉语中, 指用瓢、勺等取东西(多指流体), 如舀水, 舀汤 。
搲, 在程度上、力度上要大于"舀" 。 如:搲一瓢粮食, 搲一勺米, 很少有人会说"搲一瓢水", 如果非要"搲水", 那么这被搲的水应该不太多, 差不多快到瓮底儿了, 不费点力气, 怕是掏搲不出来 。
再如, "去沙堆上搲点儿沙, 回来炒瓜子用 。 " "你把西瓜瓤搲到盘子里, 再撒点白糖 。 "等等 。

文章插图
搲米盛饭
总之, 薄取谓舀、起底谓搲, 轻搲谓舀、重舀谓搲, 流体用舀、膏固用搲 。
- 揽的拼音与意思 揽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意思
- 收藏 家里最旺财的十种花 家里最旺财的十种花
- 适合孕妇用的护肤品 孕妇专用化妆品有哪些
- 什么办法可以治疗黄疸效果快 治疗黄疸最好的方法
- 近视的危害有哪些 近视防控知识
- 了解新生儿护理的常识 婴儿护理常识有哪些
- 野燕麦对男性的功效 野燕麦和雀麦的区别
- 儿童睡眠癫疯病 癫疯病是怎么形成的
- 怎样有效的去除青春痘 如何去除青春痘的方法
- 关于爱情的感悟 关于爱情的文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