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的大菜( 三 )


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 。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钭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 , 四方镯等 。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 , 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 。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叮当作响 。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 , 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
5、极具民族特色的黎族礼仪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 , 黎族也不例外 。黎族文化是一种开放式文化,所以礼仪文化更是非常的注重 。礼仪文化在黎族自古就开始传承,至今依旧被黎族人民继承与发展着 。礼仪对于黎族来说,是做人之本 , 无礼不成人就是这么来的 。
黎族是一个尚礼的民族,礼仪在黎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礼仪有着丰富的内容 , 涉及了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 。械斗双方 , 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 。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 。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 。最后,互相敬酒 , 以示和解 。
宴席礼仪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
播种礼仪
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二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七月立秋前后种植晚稻 。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 , 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一百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 。
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 。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 。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 , 不利于稻谷生长 。
您可能还会喜欢:
畲族的图腾象征着什么,你知道吗?
解惑:土家族婚俗文化
民间歌曲,土族的精神财富
【民族特色的大菜】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二月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