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什么

1、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什么】公元前139年,张骞在胡人甘父的带领下,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一路向西去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 , 全部被抓获 。关了十年后,张骞找到机会逃出匈奴,经过一番磨难后终于到达大月氏 。但此时的大月氏国家安稳,不愿意与匈奴开战 。张骞在此停留了一年多也没能说服大月氏,只好离开回到了长安 。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接受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东返抗击匈奴的建议 , 第二次派遣他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着丰厚的物资到乌孙游说 , 但是没能成功 。随后,张骞又派遣副使去大宛、月氏、大夏等国交流 。公元前115年,张骞随乌孙使者一同返回长安,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逐渐密切 。
2、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1、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 。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 。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 , 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 , 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
2、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 , 40万人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 。
3、汉朝日趋强盛后 , 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
4、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
5、张骞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 ,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 , 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6、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 。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 , 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 , 又一次向西远徙 。乌孙 , 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 , 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 , 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 。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