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筝的来历

1、关于风筝的来历1、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 , 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
2、到南北朝时 , 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 , 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 , 人们到郊外放风鸢 , 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
2、关于风筝的四字词语有哪些1、五彩斑斓:五彩:各种颜色,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2、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 。引申为各色各样 。
3、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
4、各式各样:样式繁多,形容种类多,且样式杂 。
5、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
6、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 。
3、关于风筝的作者的介绍《风筝》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 , 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 。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 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4、关于风筝的资料1、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鲁班用竹子 , 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 , 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
2、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 , 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 , 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
5、关于风筝的古诗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清·高鼎《村居》
【关于风筝的来历】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3、只凭风力健 , 不假羽毛丰 。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清·吴友如《题画诗》
译文:风筝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不用凭借羽毛丰满 。牵着的红线向天空飞去,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 。
4、结伴儿童裤褶红 , 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