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本草纲目没有记载山药

1、为何本草纲目没有记载山药有记载:
1、山药原名薯蓣,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山药 。河南怀庆府今武陟,温县所产最佳,谓之怀山药;
2、《本草纲目》说它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
【为何本草纲目没有记载山药】3、根气味甘,温、平,无毒,普曰︰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凉 , 无毒 。之才曰︰紫芝为之使 。恶甘遂;
4、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主头面游风 , 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 , 充五脏 , 除烦热;
5、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 , 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 , 多记事 。强筋骨 , 主泄精健忘 。益肾气 , 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 , 润皮毛,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6、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 , 补其不足,清其虚热 。
2、本草纲目的资料1、《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 , 历时27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全书52 卷,约200万言,全书共有190多万字 , 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 , 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
2、《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 。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 , 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 。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 。
3、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历史地位本草纲目:可以说是中医药学术的的集大成之作 。在此之前,还没有如此的系统全面的中医医药学著作 。
天工开物: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啊1、《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
2、《本草纲目》 , 本草著作,52卷 。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 。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 , 目随纲举 。”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 。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 。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 。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 。其中“释名”列举别名 , 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 , 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 , 附列相关方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