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遗产

1、文化艺术遗产 纳西族东巴画传承现状文化艺术遗产可以说是物质遗产也可以说是精神遗产,现如今的纳西族东巴画已经鲜少有人懂得绘画 。不止如此,现如今仍有很多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成了一个濒临灭绝的状态 。
那么 , 本期了解纳西族东巴画传承现状 。
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 。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 。
它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 。它以东巴教中的诸鬼神为绘画对象,常见的有经书的封面和题图,做佛事时用的布帛(卷)画、木牌等,主要用于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 。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廊,然后敷以各种自然颜色,绚丽多彩,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 。
其绘画形象具有强烈的原始意味,以线条表现为主,并不注重事物外部的形体比例 , 但朴实生动,奇异诡谲 , 野趣横生 , 色彩多用原色 , 鲜艳夺目 。许多画面亦字亦画,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
20世纪80年代,纳西族一些年近古稀的老东巴又提起画笔绘制东巴画,一批中青年画家还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大量的现代东巴画,使这一古老的艺术重又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这些画以其古朴神秘的气息、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热诚关注 。
不仅多次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展出,而且还应邀远赴美、日、韩等国展销 ,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戈阿干等纳西族艺术家还更进一步地将东巴画制成蜡染、扎染、陶瓷、挂毯等艺术品,深受本民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丽江市的和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2、传统文化的奇葩,纳西族服饰图片根据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有每个民族不一样的民族服饰 , 而这些不一样的民族服饰就代表着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传统文化中有那么一个民族服饰是属于奇葩一类的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纳西族文化,看他们的服饰有多奇葩 。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 。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 。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 , 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 。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 , 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 。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 , 再按体裁制 。
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 , 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