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把冰箱保存和保鲜当成一回事?

【为什么总有人把冰箱保存和保鲜当成一回事?】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先搞清楚“保存”和“保鲜”的概念 。打个比方,放到冰箱里的芹菜,叶已经蔫了,但还能吃是“保存”;茎叶水嫩饱满,跟刚买来一样,才是“保鲜” 。但是,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混淆,我爸妈就是这样 。家里的冰箱已经用了十几年了,茄子白菜放里边几天就蔫了,猪肉冻成冰疙瘩,化冻就会流很多血水 。实际上,这样的冰箱已经不保鲜了 。但是爸妈坚持说东西放里边又坏不了,还能用,这就是典型的把“保存”当成了“保鲜” 。前几天,看到一个冰箱保鲜效果的对比视频,里面用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和普通冰箱作对比,我才发现“保存”跟“保鲜”的差别真的很大,不信,大家可以用自家冰箱中的几样食材来测试一下 。一、西瓜 。三伏天,最惬意的事就是躺在葛优同款沙发上,就着空调WIFI吃西瓜 。但是,西瓜也是出了名的不好保存 。无论裹上几层保鲜膜,该坏还是坏 。这个时候就可以考验下自家的冰箱了 。很简单,把西瓜在冰箱里放上一天一夜,第二天要是跟刚切开时没什么两样,无异味、不发酸,那就是真的很保鲜,否则只能算保存了 。

为什么总有人把冰箱保存和保鲜当成一回事?

文章插图
二、新鲜蔬菜 。平常冰箱里肯定都是满满当当的,可以格外留意下香菇、生菜这些水分高的蔬菜 。要是这些放一个星期跟刚买来没什么大的变化,那就是保鲜冰箱,要是失水严重,甚至鲜香菇都变成干香菇了,不好意思,你家冰箱真的不保鲜了 。
为什么总有人把冰箱保存和保鲜当成一回事?

文章插图
三、牛肉 。除了“保存”和“保鲜”的混淆,人们也常常认为冻住就能保鲜 。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 。拿牛肉来说,很多人家里的冻牛肉在解冻的时候,都会出现流血水的现象 。我之前一直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看了几篇科普文章之后,才知道流出来的根本不是血水,而是肌红蛋白,是一种很重要的营养成分 。之后又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一般冰箱都存在很大的温度波动,牛肉反复的冻住、化冻,产生的小冰晶刺破细胞壁,像肌红蛋白这样的营养成分也就流出来了 。所以,看冰箱保不保鲜,看看你家冰箱里的肉流不流血水就知道了 。上边这些就是我认为的“保存”和“保鲜”的一些区别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希望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和自古以来人们保存食物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在古代,保存食物基本都是靠地窖、冰桶什么的,如果在夏天能用几块冰冰一下水果那就是了不得的富人了,平民百姓很难享受到这种待遇 。直到100多年前,电冰箱被发明,再慢慢普及到家家户户,让大家的食物都能被延长保存时间,相比起以前,自然是“新鲜”多了 。想想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也就只有近几十年才有了“保鲜”这个概念,还是依赖于冰箱才实现的 。当然,我个人并不是觉得存在冰箱里食物就真的能一直新鲜了,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一辈还会有“放冰箱保存就是保鲜”的这种想法,并不奇怪 。
楼上说的杀菌,我再补充一点 。其实隔夜西瓜发酸也是细菌引起的,像上面说的西瓜放冰箱一天一夜还能跟刚切开时差不多,那杀菌能力就很强大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