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大造,俯览时物 。
机过患生,吉凶相拂 。
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
野有寒枯,朝有炎郁 。
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
孙绰《答许询》之一
南朝的文学批评家钟嵘对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评论是:
“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
意思是十分平淡,通篇讲道理,三国“建安七子”流传下来的风采至此已经完成没有了 。
是谁在诗坛中扭转了这种寡淡无味、晦涩艰难的诗风呢?
那个人就是陶渊明 。
陶渊明的诗表面上看也很恬淡,但并没有讲玄奥难明的哲理,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 。例如下面这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的田园诗成就最高,达到了开宗立派的级别 。故钟嵘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后世苏东坡对他评价更高:“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 。……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
扭转诗坛风气,开创田园诗派,这是陶渊明的第一大贡献 。

文章插图
二 思想方面陶渊明不但是个诗人,也是辞赋家,他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
如后世欧阳修所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
但是笔者想强调的不是陶渊明在辞赋发展上的贡献,而是他通过诗歌、辞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当中,刻画了一片世外桃源,源中生活着一群普通人,祖上为了逃避战乱而与世隔离 。
历来儒家强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其个人放弃对“达”的追求,而刻画桃花源,则是期望给所又的“穷”人找一条出路和一片乐园 。
虽是空想,但也已经胜过“独善其身”的理念 。后世文人无论“达”与“穷”,都会在心中给自己留一片“桃花源” 。
用文章辞赋,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片心灵净土,这是陶渊明的第二大贡献 。

文章插图
- 如何用“白露”写一首情景交融的诗?
- 如何联系奶粉供货商?
- 淘宝联盟微博推广技巧是什么?如何做好?
- 你感觉近年来中国足球的“球运”如何?为什么总会碰到一些强劲的对手?
- 如何做微商步骤如下 怎么做微商赚钱
- 如何优雅地穿一字肩、小吊带和抹胸裙?
- 产品如何发展代理 发展代理业务的意义
- 如何评价许嵩的专辑《苏格拉没有底》?
- 如何写出好的互联网营销策划案?
- 华喦是如何在花鸟画中表达“离垢”审美境界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