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有哪些《海上劳工》、《悲惨世界》、《笑面人》、《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
维克多·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 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
长篇小说 , 小说的一种样式 。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 。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 。一般在十万字以上,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 , 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等 。
2、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与经历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
经历: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 , 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了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他15岁时写的《读书乐》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 , 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
3、维克多雨果的写作风格雨果善于描写经过夸张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节 。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极其英雄的行为,或者是做出了极其残暴、卑劣的行为 。他们的性格特点都经过夸张,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
雨果善于描写巨大的场景和巨大的事件 , 例如滑铁卢战役等,他喜欢在作品中站出来书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充满激情的表现自己的爱和憎 , 引发读者共鸣 。
雨果的作品在非凡的形象和实践中再现典型的性格和现实现象的社会历史实质 。它从本质上反映现实 , 反映作者的进步理想 。
雨果善于巧妙地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方法 。
雨果把艺术真实和自然真实严格划分,强调作家的主观思想在创作中的作用 。他提出对照原则,主张绝对的夸张 。他在作品中安排紧张的情节,创造非凡的人物 。他的对照原则并不等于解释现实的矛盾 。他的反应自然的主张也是被他的浪漫主义纲领所统率的 。
4、维克多雨果的故事一个夏天的中午,时值少年的雨果路经法国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他看到木柱上绑着一个年轻女子,据说是犯了所谓“仆役盗窃罪” , 一个刽子手钳起一根烧红的烙铁,向她裸露的肩背按了下去,那女子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这一“惨叫声”成了雨果“心灵上永远不能磨灭的呼喊” 。以后雨果的作品中,都有那“受苦受难”的女子的影子 。雨果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人道主义倾向 。在雨果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出版了26部诗集、12个剧本、21部论著、20部小说 , 他的全部作品都以仁爱为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核心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里 , 有受到过红十字会救助的伤残士兵、地震和水灾中的灾民,还有遭受迫害的巴黎公社社员 。
5、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有哪些【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有哪些】1、《巴黎圣母院》(1831年)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 , 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 喜马拉雅vip与喜点的区别
- 微波炉烤吐司的技巧
- 百里香和迷迭香的区别
- 有关九月你好的优美句子
- 江苏人春节起早上吃方糕 江苏人做方糕的讲究有哪些
- 怎么才能让弹簧变的软一点
- 满满遗憾的爱情说说
- 今年除夕是二十九还是三十 大年三十和除夕的区别
- 描写秋季开学的优美经典句子
- 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