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风水先生 洪洞风水大师



最好的风水先生 洪洞风水大师

文章插图
【最好的风水先生 洪洞风水大师】洪洞是一个天下闻名的大县,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方” 。有人说洪洞之所以出名,是“骂”出来的,一出京剧“玉堂春”在全国上演了几百年,从北京演到全国,从中国演到海外,“苏三离了洪洞县”和“洪洞县里没好人”成为两句绝世的广告词 。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一则广告可以免费宣传几百年 。有人说洪洞之所以出名是大槐树移民后代寻根问祖过程中宣传出来的,全国大约有6000万人口系明代大槐树徙民的后裔,“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根祖情节和华人老家当然会引起国人的敬重 。有人说洪洞之所以出名,是“唱”出来的,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把汾河下游的洪洞美景唱的让人神往 。

其实,无论是“骂也好”、“敬也好”、“唱也好”,洪洞县闻名天下,还在于它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块风水宝地,也是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 。
一、几千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发现了洪洞
汾河自灵石入山峡,经乱石滩等一段迫隘的峡谷之后,至洪洞县北部开始出山,逐渐开阔,进入了汾河下游的河谷地带 。洪洞以南,地势平衍,广阔而洼下,水势亦舒缓不急,曲折萦纡,形成了一个优美的中型盆地——临汾盆地 。
我们从太原乘车沿大运高速公路出灵石口,过韩信岭,进入临汾盆地,就会有一种天地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一个桃花园的感觉 。从高处远望,汾河如带,沃野辽阔,阡陌纵横,一看便知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块富庶之地 。
其实,早在六千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已发现了临汾这块风水宝地 。我们常讲,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是最早孕育华夏文明不在黄河下游的大平原,而是在黄河的三大支流下游的几个盆地,即山西汾河下游的河东平原,陕西渭河下游的关中平原,河南洛河下游的河洛地带 。
我们的古代先民们,从采摘文明,向农耕文明过度过程中,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他们心目中的宜居之地,必然是地阜平居,水草肥美,山环水抱,有依有靠的中小盆地,这些地方,一方面凿窑而居仍有可能,另一方面生活用水也有保证,原始的种植也比较方便,可以少受些洪灾的危害 。
洪洞县在河东平原的北部,在秦汉之前湖泊水系很多,有一块很大的湿地,由于地处古杨国,叫扬盱浸 。《汉书.地理志》载:“其山曰霍,薮曰杨盱” 。这里背山临河,地势低平,又有诸多泉水渗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便成为新石器后期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风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几千年来,人们总希望找到一块“依山面水,阜临平原,左右山臂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并希望这样的居住地能让自己生活安稳、富足,没有后顾之忧 。
站在霍山之巅,远眺临汾盆地,发现洪洞绝对是一块山水秀丽的风水宝地,无论是山水布局,还是城镇结构与中国传统的风水宝地格局极为相似 。理想的风水宝地模型中的各个要素都能在临汾盆地中找到对应:霍山就是洪洞的主山,也即龙脉,“左青龙为太行山”,“右白虎”为吕梁山,远处的中条山为临汾盆地的“案山”和“朝山”,临汾蜿蜒曲折在境内流过,黄河又于远处环抱 。
这种格局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临汾盆地山环水抱,符合风水语言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背靠龙山,前边案山,朝山拱捍相迎”的理论 。“风水”在当代中国还是一个神秘而有争议的一个话题,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以及“天人合一”生态观念的回归,“风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实风水是中国特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评价系统,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选择生态环境的一种学问,其根本目标是追求对人生发展有利的生产、生活环境 。历史上所谓的“风水宝地”与后来的“天府之国”都是古代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选择比较的结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