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南朝北的店铺风水 坐西北朝东南的店铺风水( 二 )


灶君庙门外 , 有康熙己巳年(1689)间崇文门外上头巷童子圣会的同仁诚献的雄雌铁狮子一对 , 高约二尺 , 相顾而视 。老北京歇后语:“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 , 比喻朋友关系密切 。厨行把灶王爷视为本行业的祖师爷 , 传说灶君八月初三日圣诞 , 每年八月初一、初二、初三灶君庙有庙市 。故八月初三这天也称“厨师节” , 要在这里举行“灶君会” 。“灶君会”盛行于明清之时 , 是老北京惟一盛行的行业节日 。当天 , 各家也会按老人过生日的习俗 , 在灶王爷像前供三碗寿面并焚香礼拜 。旧时灶君庙的“灶君会”非常热闹 , 开庙时八大堂、八大楼、八大春、八大居等有名的酒楼、饭庄的厨师以及大小饭馆的厨师和平民百姓都到庙里来焚香拜灶君 。同时在此交流技艺经验 , 牵线搭桥介绍工作 , 收授门徒 , 举行拜师、谢师、出师的仪式 , 最后请戏班演大戏 。
开庙期间 , 摊位都设在庙外 。届时 , 庙门外有很多售卖花市特有的各种绢花、装饰品、锅碗瓢等炊事用具的摊位 。因为就要过中秋节了 , 最应时的就是泥兔儿爷 , 所以庙里庙外摆满了兔儿爷 , 有人形容其景象“真好像是兔儿爷大会似的 , 逛庙的小孩子们每人都要抱着一个回去” 。其余卖水果的、买祭祀“兔儿爷”供器的 , 都很风光热闹 。这个庙会恰似中秋节的开幕式 , 吸引众多游人前往观展 。
庭前八月梨枣熟
仲秋是瓜果丰收之际 , 老北京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 。《酌中志》载:“自初一起 , 即有卖月饼者 , 加以西瓜、藕 , 互相馈送 。”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 。
北京的果子市在明朝就有了 , 是知名的水果集散地 。早年间北京果子市有南北两处 , 一处在今鼓楼西大街 , 元朝、明朝时称斜街 , 自西北向东南走向 。清末 , 此街分为两段 , 东段称鼓楼西大街 , 因位于鼓楼以西 , 又称鼓楼西斜街;西段称果子市大街 。民国时分鼓楼西大街为四段:鼓楼以西至西魏胡同称鼓楼西大街 , 西魏胡同至八道湾称甘水桥大街 , 八道湾至糖房胡同为果子市大街 , 糖房胡同至德胜门称丁字街 。1965年 , 统称鼓楼西大街 。此处果子市称“北市” , 以批发中国北方产的水果为主 。
另一处果子市在前门外东侧 , 其地在鲜鱼口街南 , 北起大蒋家胡同 , 南接东珠市口大街 , 清末有专供皇宫选用的果行 。民国后与德胜门外果子市并称南、北市 。1965年 , 瓜子市胡同并入 , 改称果子胡同 。过去从天桥顺大街往北 , 路东一带有不少茶饭馆 , 规模都不大 , 进城贩卖果品的商贩是他们的常客 , 果贩事情未完 , 便住在相熟的茶饭馆 , 不必再住旅店 。
《旧京风俗志》稿本载:“中秋日为团圆节 , 此日家人父子共相庆祝 , 照例必食苹果 , 谓之团圆果 , 故苹果之价此时最贵 。”苹果是圆形的 , 取义团团圆圆 , 正如《帝京景物略》所说:“八月十五祭月 , 其祭果饼必圆 。”除苹果外 , “鸭梨、白梨、酸枣、沙果、柿子、石榴、枣、虎拉槟 , 均自西北两山运来 , 一届八月 , 街市即列摊售卖 。”内城如东四牌楼 , 东、西单牌楼 , 东、西安门外之各热闹衢市 , 外城如前门大街直达天桥 , 东自崇文门外花市 , 西自宣武门外菜市口 , 均列果摊 , 连接不断 。最大者 , 临时搭棚支帐 , 灯烛辉煌 , 陈列果品 , 由十一日起 , 即渐繁闹 , 至十四五日而最盛 , 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 , 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 , 哎·二百的四十来” , 购买者 , 都倾筐盈箧而去 , 亦有来观热闹者 , 俗称逛果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