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特色文化有什么( 二 )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县流行的一种歌体的名称 。包括三个内容:一为《日歌》,二为《夜歌》 , 三为《散歌》”(《壮族通史》语) 。《嘹歌》——平果县原汁原味的壮族民歌 。一片热土 , 一部古老的民间长歌 。
嘹歌的得名,有三个说法 。衬词说 。唱歌时都用“嘹嘹”的衬词作调子来唱 。唱《嘹歌》都是两男对两女,每对都是“一弯一直”(即由一高音一低音组成) , 一唱一和,交替进行 。每一首歌都是男方先开唱 。“嘹嘹”之声此起彼落 , 不绝于耳 。久而久之,相约成俗,当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衬词作调子来唱的“欢”(山歌)称之为嘹歌 。
僚人说 。作为民族称谓的“僚”,首先出现在《三国志·蜀志·霍峻传》,也就是说始见于三国之时 。系指当时四川南部到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朝到隋 , 对两广壮族先民多称为俚、僚或联称俚僚 。到了近代,讲得更具体了 。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说:“僚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谓之山僚,依山林而居” 。《嘹歌》流行地方的壮族先民无凝就是僚人 。“僚”与“嘹”同音,由此而引申为僚人唱的歌,称之为嘹歌 。
壮语游玩说 。壮语称玩耍、娱乐、野外游玩为“嘹” 。而这种“嘹”主要是以“茅骚”为内容的 。“茅骚”直译为“男女”,“茅”为小伙子,“骚”为少女 。其意与汉语的“挚友”无异 , 壮族男女结婚前皆时兴处“茅骚” 。
以后不断地寻找机会见面,用山歌来表示相思之情 , 野外游玩用窃窃私语倾诉喜怒哀乐,双方会面时避开众人寻找静寂的地方 , 情真意切,很是亲近,见面时有如隔三秋之感 , 分手时有十里相送之嫌,超乎朋友,接近于情人,但切不会做出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之事,茅骚其实是一种高尚的刻骨铭心的爱 , 是壮族先民“倚歌择偶”习俗的遗风 。《嘹歌》由此而来 。
您可能还会喜欢: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
布朗族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
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与茶密不可分的布朗族文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