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占原子体积的多少

1、原子核占原子体积的多少原子核极小,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 。如果将原子比作地球,那么原子核相当于棒球场大小,而核内的夸克及电子只相当于棒球大小 。
原子核
原子核简称“核” 。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 。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 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
原子核极?。闹本对?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 。
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 。
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核)或聚变(轻原子核相遇时结合成为重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 , 即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 。
原子核与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共同组成原子,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同,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 。
2、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欧内斯特·卢瑟福很多人认为,拥有金钱物质就是富有的 , 其实小编觉得,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物理学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是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 , 目的是要了解其中的规则,接下来民族文化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世界十大物理学家?我们一起来看看!
欧内斯特·卢瑟福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 。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 , 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 。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并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 , 还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 。卢瑟福的发现对世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被世人称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是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 。
人物生平
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 。并在新西兰长大 。他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 。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 。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 , 成为汤姆孙的研究生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 。1898年 , 在汤姆孙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 。他在那儿呆了9年 。于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 。1919年接替退休的汤姆孙,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 。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 。
人物成就
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 。放射性能使一种原子改变成另一种原子,而这是一般物理和化学变化所达不到的;这一发现打破了元素不会变化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 。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