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 。
这首诗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 。对理想愈是执着 , 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 。
这使他的诗歌在热情奔放的同时,却深沉悲怆 。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 , 躺在冰凉的被子里 , 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
2、如何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背景: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 。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 , 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 , 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
2、诗意: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
3、主题:忠君爱国,收复失土 。
4、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 。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 , 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文1、原文: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2、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 , 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
3、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 ,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在思什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在思自己身披铠甲,骑着战马 , 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搏杀 。敌人一节节败退,失地终于收复了,老百姓敲锣打鼓,为他们庆祝胜利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 , 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 。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