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 , 杨震位居司徒、太尉高位 , 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作用 , 朝廷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 他受到了新皇帝内宠的排挤陷害 , 被遣归本郡 。此时他已是年逾七旬的衰翁了 , 却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做一次抗争——于返乡途中饮鸩而死 。在他归葬的时候 , 沿途的人莫不伤心落泪 。
杨震两袖清风 , 一身正气 ,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在不仅山东莱阳市有一座纪念他的“四知堂” , 全国各地不少以弘农为郡望的杨氏宗族 , 也在其宗祠内辟建“四知堂” , 用以缅怀先辈 , 教育和激励后人 。

文章插图
以弘农为郡望的杨姓宗族大多开辟“四知堂”以教育后代
杨秉“三不惑”杨震有五个儿子:杨牧、杨里、杨秉、杨让和杨奉 。
杨秉(92-165)是东汉中期的一位名臣 , 他仕宦生涯的最后二十年 , 处于汉桓帝在位时期 。此时的东汉王朝已是百病缠身 , 表现在吏治方面 , 简直可用贪贿遍地来形容 。杨秉谨遵父亲要他做“清白吏子孙”的教诲 , 出污泥而不染 , 续写了弘农杨氏保持廉俭家风的一段传奇 。
杨秉少传父业 , 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儒家经典 , 也学到了父亲洁身自好的气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的首个职业选项是继承父亲的衣钵 , 从事“传道授业解惑” , 四十多岁才步入仕途 。
在担任州刺史期间 , 他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计日受俸 , 余禄不入私门” 。一次一位故吏送来钱百万 , 他闭门拒受 。生活上始终保持布衣蔬食的习惯 , 老而不改 。他也活了七十多岁 , 临死前他总结自己一生“有三不惑 , 酒、色、财也 。”

文章插图
位于陕西华阴市的杨震墓
他后来也位居太尉 。跟他父亲有所不同的是 , 尽管中间也经历了起落 , 但一旦权柄在手 , 他就要跟当权的宦官和贪官污吏“叫板” 。有一次 , 他一口气弹劾了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等牧守共五十多人 。这些人有的被处死 , 有的被免职 , “天下莫不肃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