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述美团工程师分析相似的是 , 微信在回应中同样指出 , iOS系统为APP开发者提供相册更新通知标准能力 , 相册发生内容更新时会通知到APP , 提醒APP可以提前做准备 , APP的该准备行为会被记录成读取系统相册 。
除iOS系统之外 , 在安卓机上 , 知乎App也被曝不断获取手机信息 , 有网友统计的数据显示 , 仅10月7日一天 , 知乎就获取手机信息17986次 ,14分钟内读取了4875次手机信息 。
文章图片
对于APP侵害用户隐私等问题 , 10月11日 , 工人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 , 对于各类常见APP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 ,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有明确界定 。 工信部在前期4部委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的基础上 , 又开展了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 , 重点之一就是针对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规范整治 。
然而 , 在严规和重拳之下 , 仍有铤而走险和打擦边球的 , 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数字经济时代 , 用户的数据越来越有价值 , 利益使然 。 用户在明处 , “偷窥”者在暗处 。 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偷窥” , 不得而知 。
工人日报指出 , 要防止新一轮的“偷窥”行为 , 监管和技术要结合起来 。 一方面 , 要推动APP服务商和手机系统开发者加强自律 , 定期自查自纠 。 另一方面 , 构建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科技支撑的全方位综合监管体系 。
同时 , 上述美团开发人员还指出 , 当公众对于App和操作系统的底层技术逻辑不理解 , 对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恐惧的时候 , 往往会产生各种难以解释清楚的“误解” 。 比如说 , 有大量网友质疑 , 这些App之所以频繁读取信息 , 主要是为了偷取信息变卖 。
据开发人员介绍 , 这些App其实并没有偷普通用户信息的动力和能力 , 在苹果系统里 , App的权限处于严格管控且只有用户同意 , 软件相关服务正在运行的状态下 , App才能做一些系统权限允许的动作 。 这些读取动作获得的信息 , 几乎不存在商业化的可能 。
而即便是获得了一部分用户的定位等信息 , 如果App不能做到跨设备、跨App的数据收集 , 就无法将这些信息与用户实现一一对应 。 也就是说 , 一个App想要把用户卖出去 , 至少要通过各种维度信息来知道用户是谁 , 才能完成下一步的“出卖” 。
目前 , 在国家有关部门集中对各大主流App组织清理整顿后 , 现在的App设计主要基于用户授予的权限范围 , 用户可以关闭微信对相册的读取权限、或使用美团时让美团每次询问是否开启定位 。
尽管如此 , 个人的“信息焦虑”值得重视 , 用户在长期信息不透明之中形成的“大数据恐慌” , 是一个值得互联网行业集体深思和解决的话题 。
【美团工程师回应APP频繁定位,用户隐私仍要防“偷窥”】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 , 未经授权 , 不得转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