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怎么样 重庆龙兴风水怎么样( 二 )


2005年11月被评为全国8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
龙兴是一个民居古镇,一条大约1800多米长的明清古街,是龙兴古镇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堪与磁器口古镇比美 。古街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巷,窄窄的道路,深邃曲折,路两旁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筑,民居及铺面多为两三层的穿逗房,小青瓦盖顶,竹木夹壁,白粉墙,少数四合院为火砖风火墙,彩绘雕刻,画栋飞檐,古色古香,质朴典雅,街上现存有刘家大院、刘家祠堂等经典古民居专供游人参观 。古街上仍保留着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如川剧座唱、茶馆评书、秧歌腰鼓、歌舞竞赛等 。百年老字号的酒馆、酱园铺、药房、豆干坊、炸油坊、酒厂等旌旗飘拂,生意红火,如遇三、六、九逢场天,街上人流更是熙熙攘攘,临街贩子吆喝叫卖,十分热闹 。
徜徉古街之中,逛民居古巷,品地方特产,听民歌民谣,观传统器具,只觉古风扑迷,恍若梦中 。
龙兴又是一个古庙之乡,有著名的龙藏宫和禹王庙两大古庙,寺庙文化甚为浓厚,两庙相距250米,与古街串连为一体,古典民居与寺庙文化相映成辉 。
龙藏宫现为道教信徒的中心活动场所,其殿宇分为前后两殿,建筑结构谨严,曲折有致,雕梁画栋,莫不精工,两殿神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
据《江北县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长孙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被立为皇帝,即听信臣下进言“削藩”,首以其叔周王朱肃有罪,废为庶人 。次年改元“建文” 。夏,又相继将皇叔齐王、代王、岷王废为庶人,逼湘王自杀,遂激起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为名率“靖难兵”从燕京(今北京)挥军南下,于建文四年(1402)攻破皇都金陵(今南京),皇宫火起,建文帝乘乱出逃,乔装僧侣,避难入川 。永乐四年(1406),建文帝取道太洪江(今御临河),直奔邻水县幺滩途中,夜宿江北隆兴场一小庙 。黎明起身,行至场外桥边,察觉后有追兵将近,便返回小庙,藏于神龛下石洞中,入洞冲破的蛛网,复经蜘蛛补结,阵风吹过,又将足迹掩盖,使蛛网粘灰 。追兵到隆兴搜索至此,见庙貌残破,满地尘封, 洞结蛛网,便认为是人迹未到之地,随即西向山区追寻而去,建文帝因而得以脱险,终于到达邻水幺滩,在旧臣杜景贤处隐居 。
据《江北厅志·寺庙志》记载,明建文帝避难于龙藏寺,尚有建文遗诗,兹录于后 :
远自金陵遍九州,云龙山住暗藏修 。
苍生未识真明主,南国空恨作楚囚 。
北雁飞来无信息,黑云遮住漫心头 。
江山社稷今何在,一车烟波无尽愁 。
阅罢楞严磐懒敲,笑看茅屋雨花飘 。
南游障里千层声,北望京都万里遥 。
公卿今日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 。
款段久辞飞凤辇,架裟换却衮龙袍 。
劳落西南数十秋,萧萧白发尽盈头 。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下雨露收 。
新浦细柳年年在,野老吞声哭未休 。
后世就建文帝脱险的小庙加以培修,取名龙藏寺,在寺内竖碑,立“帝德神功 ”坊,将场边小桥取名为“回龙桥”,隆兴场更名为龙兴场,而太洪江也更名为御临河,一直沿袭到现在 。忠县知县杨绍南过此题诗曰:
骨肉奇变走天涯,贵至帝王亦出家 。
蛛网洞结神护佑,七旬老佛莫咨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