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后面有祠堂风水好不好 祠堂风水关系到一族的兴衰( 六 )


建筑雕刻技术始于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的泥塑 , 隋唐、宋元时期有了划时代的深度发展 , 到明清两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工艺 , 使砖雕、木雕、石雕各具特点 , 石雕、砖雕主要作为外观装饰 , 集中使用在台基、大门或厅堂、山头、屋脊等处 , 木雕主要作为内檐装饰 , 特殊建筑装饰也使用鎏金技术 。雕刻一直是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综合了雕刻的技术手法和故事传说 , 文学题材等艺术 , 将不同时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象等巧妙地组合在木、石、砖上 , 令人遐思 , 发人深思 。一个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中国文化精髓与精神内涵及民俗趋向 。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
所以有的祠堂有花岗岩石柱 , 柱顶雕一石狮顶住桁条 , 石柱下座石墩上雕刻有蝙蝠、马鹿和丹顶鹤三种动物图案 , 寓意着福禄寿三星拱照 。也有“龙凤呈祥”的石雕以及众多鸟鱼山水人物等壁画 , 都透出松鹤延年、吉庆有余、福寿双全等吉祥含义 。祠堂的雕刻更是富丽堂皇 , 一般梁面、梁托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 , 而且门窗、板壁几乎都饰有镂空花雕或平板花雕 。造型千姿百态 , 栩栩如生 。雕刻设计巧夺天工 , 刀工细致灵巧 , 技艺炉火纯青 , 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共勉 。
1、戏台:规模较大的祠堂都有戏台 。戏台平面面宽一般四柱三开间 , 少数再增加两个侧台构成五开间 。戏台的明间与深度均在五、六米 , 台高1.6米左右;必须设置在正中 , 大门设在两侧 , 进入祠堂从戏台两侧通过 , 进入祠堂内部 。戏台有南北之分 , 南方戏台轻盈飘逸让人回味 , 北方戏台厚重敦实独具风韵 。显然戏台成了祠堂家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2、旗杆:这是因为建祠堂规制有一条:宗族中有四品以上官位的 , 才允许在祠堂门前竖立高大的旗杆 。民国后改制 , 为百岁老人或为在海外经商、发家致富后对家乡祖国作出显著贡献者的表彰 。所以有些名门望族祠堂大门前设有旗杆 。
3、牌坊:多为表示对先人的纪念 , 颂扬之情而立于祠庙大门前方的建筑物 。牌坊是品德高尚 , 地位尊贵的象征 , 牌坊上的雕刻越精美就越显示出先人的高洁和后世的虔诚 。牌坊有表彰政绩的 , 有旌表节义的 。从材料上看有石牌坊、木牌坊 。
4、牌坊正前方还筑有泮池 , 泮池即水池 。是采用过去学宫中礼仪性的设施 , 暗中希望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孙“进学”“入泮”成为科举人才;另一方面 , 民间还认为水池是“聚财”的象征 , 同时有实际意义就是消防灭火 。相关阅读:家中财运是多是少 , 只看一个地方!
5、匾额和柱楹:匾额与柱楹是祠堂建筑的点睛之处 , 语言简练 , 寓意深长 , 文采激扬 , 趣意盎然 , 特别是名人题写的匾额、柱楹尤为珍贵 。
如《四库全书》中辑录的河东薛瑄祠堂名人柱楹抄录如下:
一、上联:承祀义而竭 , 下联:精意钦崇无已 。
二、上联:拱遗像而仰 , 下联:德辉景慕胡忘 。
三、上联:文章羽翼六经高风 , 下联:出班马韩欧之格 。
四、上联:道义浑论三代亢气 , 下联:回关闽濂洛之波 。
五、上联:河汾鈡秀真儒 , 乃出义文周孔之绪端不坠 , 下联:洙泗衍淑正学 , 以传濂洛关闽之命脉常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