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流感成人儿童各不同

  
不同体质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方剂,儿童重清热消滞,成人重清热健脾  
由广东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制定的《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近日下发全省 。参与中医预案制定的专家指出,市民采用中医药预防甲流案时,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个人体质的变化进行轻微的调整,并考虑日常饮食不要与预防药方冲撞 。  
艾叶当归  
做香囊可除瘴气  
“预防甲流,最重要的是增强个人抵抗力,扶正气 。”广东省中医院医政处处长张忠德教授指出,方案分饮食预防和中药预防两大类,其中中药预防又分八种体质类型和年龄有所不同,例如儿童重清热消滞,成人重清热健脾 。他说,制订方案时国内刚出现输入性病例,当时广东处于春夏交替季节,具有风热夹湿的特点,而现在广东天气暑热高,湿气重 。  
因此,对预案要灵活运用,有所加减 。  
此外,市民应先辨识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再选择适合的药方 。例如气虚体质的人适宜服用红糖加姜煮茶喝;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喝点苦杏仁炖雪梨汤 。  
预防甲流的中药方剂不宜长期服药,一般在感觉疲劳或在公共场所遇到发热病人,服用3至5天 。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用量,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药方中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特别是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预防甲流“秘方、偏方和验方” 。  
此外,市民还可以把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等具有芳香化浊作用的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除瘴避秽 。?  
儿童重清热消滞  
成人重清热健脾  
成人:  
(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  
适用人群:身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  
煎服方法:  
每日1服,清水煎 。早晚各1次,3~5服为宜 。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  
煎服方法:  
每日1服,清水煎 。早晚各1次,3~5服为宜 。  
(3)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  
煎服方法:  
每日1服,清水煎 。早晚各1次,3~5服为宜 。  
(4)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  
煎服法:  
每日1服,清水煎 。早晚各1次,3~5服为宜 。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  
儿童:  
藿香6克、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  
功能: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 。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  
煎服方法:  
每日1服,清水煎 。早晚各1次,3~5服为宜 。  
汤水妙用也能防流感?  
饮食宜清淡,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  
桑叶菊花水:  
桑叶3克、菊花3克、芦根10克 。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适合咽痛、口干、舌红者 。  
荷叶薏仁粥:鲜荷叶30~60?克、薏仁30克、大米20克共煮成粥 。适合暑天祛除暑湿用 。  
二花粥:木棉花三朵、鸡蛋花5克、大米20?克共煮成粥 。大肠湿热,大便不爽者用 。  
二白汤:  
葱白15克、白萝卜30克、香菜3克 。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淋雨受凉偶感风寒者用 。  
姜枣薄荷饮:  
薄荷3克、生姜3克、大枣3个 。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ml~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淋雨受凉偶感风寒者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