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岭 董家岭风水大全( 三 )


董家岭 董家岭风水大全

文章插图

根据赵玉廷老人讲述,赵家经商在雍正、乾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起初可能也就一两家,因为都是一个家族,慢慢地互相带动,到后来,村中80%以上家户都有参与 。在董家岭附近一带有一句流传很广的经商谚语“卖不了的货,董家岭放”,这表明赵家一开始经商也是从农村一般实物商品做起的,甚至专卖别家买不了的“冷门货” 。他们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在初期也许效果并不理想,但长期坚持却逐渐积累了人脉,赢得了信誉 。
在灵石县本地收藏爱好者耿习瑞老师家中有一包藏品,系董家岭赵正茂祖上的房地契约 。该包藏品共有文字材料约35份左右,其中包括房地契约25份,土地房产证3张,家产立分单4份,往来书信1份,统计汇总单2份 。该包藏品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赵世全卖地契约 。通过该契约可以看出,立契约人赵世全因为“要钱使用,无处可得”,遂由族中长辈作为中间人,将“祖业连村园白地一段六亩……卖与本里□□□□张奇明名下” 。这表明,当时参与该块田地交易的赵姓各家经济情况应该只是普通农户,家中并没有太多积蓄,否则当事人赵世全绝不至于在需要用钱时“无处可得” 。
董家岭 董家岭风水大全

文章插图

凭着河北人吃苦耐劳不服输的劲头,加上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经商之道,赵家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还是上面那包藏品,随后的几份契约出现了逆转:嘉庆二十五年(1820)赵金乾卖地给其叔赵清泰;道光六年(1826)赵太仁卖地给赵金泽 。从这两宗交易可以看出,买主赵清泰、赵金泽两家经济较好,手头较为宽裕,已有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能够用来购买田地 。这表明,赵姓一些家户在嘉庆、道光年间发展向好,经过长期的坚持和打拼,已经在生意场上开始取得成功,逐渐在周边林立的经商环境(同时期灵石全县各村外出经商者很多,仅董家岭周边就有王禹村牛家、枣岭胡家、道美郭家等)中站稳了脚跟 。
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西方坚船利炮威逼下签订了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门户洞开,从此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南北交通受阻,山西晋商生意迅速向金融方向发展,典当、筹款、汇兑等成为当时许多资金雄厚大户晋商的主要经营业务,山西票号开始进入“黄金时代” 。长期在商场打拼的董家岭赵氏家族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在经营一般日用品贩卖的同时,将初期所得资本开始用于典当、放账等生意 。他们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时大户晋商票号生意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因而能够在内外双重压迫的夹缝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 。
董家岭 董家岭风水大全

文章插图

在董家岭村东道旁有一古墓,墓主人赵启文字开运,号明章,系今董家岭已故村民赵正茂祖上,大约生活在清嘉庆末至光绪初年代 。几份与之相关的分家单显示,赵启文祖上家产在嘉庆、道光时期已有相当规模,不但在董家岭一带拥有院落数处,田地数百亩,同时还经营着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七八处店铺的生意 。咸丰九年(1859)赵启文几兄弟分家时,身为长门的赵启文除分得中院等处数孔窑洞及200余亩田地之外,还分得了汾邑店头隆泰当、直隶广宗县广泰和两地店铺的本钱、身股,同时还依旧享有河南沙窝“丰泰合”、杞县“丰泰永”与“丰泰成”、陈留“公泰恒”、宁陵“□□和”五个商号生意红利 。同治年间,赵启文又两次分家给三个儿子,其店铺生意除原来从祖上继承的之外,还新开设了河南鹿邑的“庆丰泰”放账铺 。凭借各地店铺生意的兴隆,身为东家的赵启文源源不断地坐地收钱,获利甚厚 。从咸丰九年(1859)开始直到去世的光绪二年(1876),17年间购买田地房产达12次之多 。以赵启文家情况为例,董家岭赵氏家族的生意在咸丰至光绪时期应该是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