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副省级城市有哪些 江西有几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 )


在被称为VR产业元年的2016年,南昌打响全国VR产业发展“第一枪”——提出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的目标 。 短短数年,技术、项目、人才、资金等全球优质资源不断汇聚,江西VR产业也一步步由“虚拟”走向“现实” 。 截至目前,全省VR产业集聚各类企业400余家,VR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600多亿元 。
“谁能想到,在中国物联网产业的版图上,因铜而兴的鹰潭能争得一席之地 。 ”鹰潭市工信局副局长黄硕说,2016年,鹰潭提出以移动物联网为依托建设智慧新城,抢抓“03专项”试点机遇,聚焦物联网赛道,实现网络、平台、应用和产业“四个领先”的先发优势 。 目前,全市物联网产业企业数量超过400家,今年前4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90亿元 。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江西数字产业总体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突出 。 2021年,全省数字产业化规模为130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4%,占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比重为1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奋起直追,发力点在哪里?抢占新赛道,争创新优势,引领新未来 。
江西把产业赛道作为破题之举 。 今年2月,根据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江西实际,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集中优势资源做深做细20条产业赛道,全面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 。
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聂云霞说,所谓新赛道,就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细分领域,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特性 。 江西VR、物联网等产业的异军突起充分说明,数字产业是发展中省份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也是江西实现变道超车、换车超车的重大机遇 。
以争先一步换步步领先,数字化产业的种子在江西这块肥沃的红土地上,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
“雨林式”产业生态如何打造?创新制度供给,让各类要素无缝对接激活产业活力
亚马逊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水,让生态机能完善,孕育了全球最丰富的物种 。 而在现代产业的丛林里,如果说传统产业拼的是供应链,那数字经济拼的就是环环相扣的生态圈 。
最近一段时间,上饶文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守帅忙着筹划打造一个文创新IP,“已经选定了一个上饶本土红色文化题材,准备打造成集网络文学、游戏、电影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产品链 。 ”
胡守帅的底气,在于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逐渐成熟的产业生态圈——在其办公室周边集聚了上百家数字文创相关企业 。 “现在游戏、动漫影视、电竞、数字营销等业态越来越丰富,为网络文学产品矩阵化、产业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 。 ”他说 。
上饶数字文创产业如何能脱颖而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承俊解释,产业的韧劲源于肥沃的产业土壤 。 近年来,试验区持续构建人才、运营、平台、市场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引育原创设计、研发制作、IP运营、代理发行企业,构建全产业链游戏产业集群 。 积极招引网络文学头部企业入驻,全力支持网络文学生态圈发展成熟,支持企业文学“出海”,做大海外业务规模,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江西省最大的网络文学原创基地之一 。
什么样的生态圈,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陈昌鹤给出了答案:需要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各类要素共同支撑,形成一个集“多元、共生、协同、包容、进化、开放”于一体的“雨林型”生态系统 。 而这正是当前江西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需要各地进行模式探索,充分整合资源,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