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产地在哪里?花菇的产地分布和种植技术

花菇为白蘑科食用菌,是香菇子实体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优等菇。花菇素以肉厚、细嫩鲜美著称,且对于高血压、高血脂、贫血等症有着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备受市场的欢迎。那么,花菇产地在哪里?又该怎么种植?现将花菇的产地分布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图:花菇
一、花菇的产地分布
1.河南:河南省是我国花菇生产的大省,分布在南阳市的西峡县、南召县、内乡县,三门峡市的卢氏县,驻马店市的泌阳县,其中西峡县是全国第一大香菇产区。
2.浙江:浙江省花菇产地以丽水地区最多,庆元和龙泉以烘干为主,丽水、遂昌、磐安等县市以鲜销为主。
3.福建:福建省是我国的原花菇大省,全省很多县市都有种植,但近几年在大幅减少,总量在国内占比较少。
【花菇产地在哪里?花菇的产地分布和种植技术】4.湖北:湖北省是我国主要花菇产地之一,其中随州的花菇产量和品质较好一点。
5.陕西:陕西省是花菇传统产地大省,但菇量在逐年下降,前两年袋料菇发展较快。
6.河北:河北省花菇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主要以鲜销为主,因主要是鲜菇销售,对干菇影响不大。
图:花菇
二、花菇的种植技术
1.菇棚建造:花菇种植棚,选择向阳、通风、地势平坦、土壤干燥、进出料方便处建东西向菇棚。菇棚长6米,宽2.6米,高2.4米,菇棚两端和中间用砖砌3堵墙,墙上端呈弧形,中间留2米高、0.6米宽的门,两端门上方各留一个边长12厘米的方形排气孔。用竹竿作层,每层8根,层距33厘米,共6层,可放500个菌袋,架上覆盖宽幅薄膜。
2.栽培时间安排:当日平均气温26~28℃时,可满足香菇菌丝体对温度的要求。菌丝经过60~70天的生长,即可长满袋,再经过10~15天即可完成转色。一般11月份出菇,春节前可出2潮花菇,春节后出1潮花菇、1潮厚菇、1潮薄菇。
3.培养料的配制:取木屑1000千克、麸皮175千克、磷酸二氢钾2千克、石膏粉18千克、石灰2千克配制成培养料,培养料PH值为7~7.5,含水率55%~65%。培养料要充分拌匀,并翻堆3~4遍。
图:花菇
4.装袋与灭菌:采用大袋栽培,将宽2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膜截成55厘米长的段,然后把一端用棉线扎紧,再用烛火灼烧使之熔化呈小球状。把培养料装入袋内,装料应松紧适当,装好后用棉线扎口,摆在铺有麻袋的地面上。配好的培养料要求在6~8小时内装完。将装好的料袋放入常压灭菌灶内,同时将一头封口的外套袋(袋长58厘米、宽26厘米)和脱脂棉放入蒸锅灭菌,锅内留20~30厘米高的空隙,用大火烧,使锅内温度在4~6小时内达到100℃后,保持温度36小时,停火后打开锅,待料温降至70℃时出锅,运到接种室。
5.接种:选用商品性好的优质品种作菌种,如087、CR-02、L867、泌阳1号、泌阳3号等。接种室需事先消毒,待袋温降到50℃时把菌种、接种工具放入室内,每间房再用0.5~1千克的甲醛进行气化消毒8~10小时,待袋温降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以后套上外袋。接种最好在晚上或早上进行。接种时每袋接种3行,每行3穴,1瓶菌种接7~10袋。6.发菌与转色:接种后第1~6天,每堆堆6层,关门发菌,要求室温不高于28℃,相对湿度不高于70%;第7天翻堆,第7~14天,每堆堆5层,保持室温24~27℃,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第15天翻堆,并松开外袋扎口增氧;第16~19天,保持室温23~25℃,每天通风2~3次,每次1~2小时;第20天,脱去外袋,用牙签在菌丝周围袋上刺3~4个孔,孔深1厘米左右,以不触及生料为宜;第21~29天,穴间菌丝即可相连,此时应保持室温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下,并加强通风,降低堆层,防止高温烧袋;第30天,用毛衣针在菌穴周围袋上刺5~6个深2厘米左右的孔,并及时翻堆散热;第40天,用筷子刺孔若干个;第50~60天,当袋面有瘤状凸起时,必须及时排出袋内积水,使菌袋表面逐渐转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