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古代说的不惑是多少岁


古代的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古代说的不惑是多少岁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中“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的年龄 。而这个“不惑”的年龄称谓的依据是由我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感悟思考得出来的 。
其他年龄称谓有:
1、襁褓:不满周岁 。
2、孩提:两至三岁 。
3、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
4、总角:幼年泛称 。
5、垂髻之年:指儿童 。
6、黄口:十岁以下 。
7、幼学:十岁 。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
9、志学:十五岁 。
10、弱冠:二十岁 。
11、而立之年:三十岁 。
12、不惑之年:四十岁 。
13、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
14、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
15、古稀之年:七十岁 。
16、杖朝之年:八十岁 。
17、耄耋:八十、九十岁 。
【古代的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古代说的不惑是多少岁】18、期颐:百岁之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