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品天成女装质量好吗 衣品天成女装品牌简介( 二 )


衣品天成坚持对8个品牌一视同仁,各个品牌分别拥有独立产品负责人,前端运营部分也分开管理,但供应链端是共用的,在保证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供应链会更有效率 。但在杜立江看来,并不是每个公司都适合做多品牌发展 。开拓多品牌需要“势能” 。他对公司势能的评断标准基于公司整体的成交额、公司的发展趋势 。势能未到,公司还是应该做好当下的单品牌 。
“我们还是会往多品牌的方向发展,但不会去做平台、孵化器、鞋包等其他部分的东西 。我们的童装相对还偏弱势,对童装市场不是很熟悉,能在童装上多下功夫,研究透一些,我们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杜立江希望可以将多品牌体系化,并且加入更多品牌,开拓品牌风格,可以是大码,可以是民族风、棉麻风、潮牌等 。
100个合作伙伴,1种验厂模式
2012年可以说是淘品牌集体调整供应链之年 。七格格在那一年宣布慢下来修炼内功,茵曼给团队下死命令,必须升级加工厂资质,衣品天成也在这一年开始深入摸索自己的供应链之路 。
2010至2012年,淘品牌的年销售额,都以2倍甚至5~10倍的速度在增长 。2012年前也因此被称为淘宝的“流量红利时代” 。但随着更多的品牌深度介入互联网,淘品牌们明显感到了压力 。流量的分配被严重挤压,转化率也大打折扣 。而且随着运营成本、税收成本不断上涨,100元左右的客单价无法让利润空间保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 。
因此活下来的淘品牌,开始思考问题所在,转头去补上供应链这一课 。“2012年、2013年不是拼运营是拼供应链了,所以那两年时间里我们业绩增长是艰难的,我们正在提升供应链的路上 。从2014年开始供应链调整之后的正面效应才表现出来 。”
对于草根出生的杜立江来说,整合供应链必须从‘0’开始 。“我本身并不是从事服装行业的,所以在这个领域里的基础是“0”,供应链理所当然也是从零开始做起 。”
较大规模的工厂一般对订单的要求很高,需要品牌公司按照工厂的货期、单量、价格走,与之相对应的是弹性好、规模较小、单价较低的供应商,他们为了生存往往会降低对订单的要求 。自然而然,杜立江选择了后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100个小体量的供应商就这样被汇聚起来,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供应商群体,来满足小订单、快发应、较低价的需求 。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100个合作伙伴,“性格迥异”,水平参差不齐,要如何让他们生产的产品保证统一的质量水平?杜立江开始“放大招”——提高服务能力降低供应商合作成本,即加大人力投入,提升工厂管理水平,在各个生产环节加派人员跟踪生产状况,小到衣服线头、锁眼钉扣,大到面辅料品控,从源头上、细节上来帮助工厂提升货期准确度、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返工成本、出错成本,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逐步形成有弹性、生命力强的供应链 。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在面辅料的打样阶段就控制品质,如果品质没有达标就不会进行打样 。”杜立江补充道 。提高服务能力降低供应商合作成本,虽然意味着需要付出一些人力成本,但对比选择大型的合作工厂来说,这是一条至少走得通的路 。
随着品牌的成长,供应链的集聚效应出现了,小体量、低水平的供应商有的跟不上品牌的成长速度,并且人力的增加意味成本的增加 。杜立江决定,实行“优胜劣汰”制度 。一方面,在做得不错的品类部分,将会实行缩减、集中供应商的方式,来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对于做得还不是很好的品类,会继续加入符合一定标准的供应商,经过每月的PK形式,逐步淘汰低水平工厂 。除此之外,在对面辅料商、成衣工厂的标准要求也逐年提升,只有符合要求才会继续留在他们的供应链体系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