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缠腰的风水 风水先生玉带缠腰( 三 )


【玉带缠腰的风水 风水先生玉带缠腰】王尔烈自幼喜欢在大人们身边转,细心倾听长辈人谈论风土人情及国家大事,遇上书生举人们在一起作诗斗对,他也认真琢磨,搭腔试对 。由于他年少对句不俗,常有惊人之语,备受人们喜爱 。
一天,千山无量观一位独具慧眼的老道人四处云游,来到王尔烈家,点名要王尔烈在名流聚会时斗对 。上联是:
幽溪鹿过苔还静 。
老道的出句太高妙了,在场的人都不知该怎样对,唯独王尔烈不假思索,应声对道:
深树云来鸟不知 。②
②民间所传此联有异文 。作:幽溪鹿过苔还静;深山云来鸟不知 。
众名流闻句,无不夸赞他有捷才,日后定大有出息 。
有一次,王尔烈与朋友去千山郊游,来到龙泉寺前,但见翠树参差掩映,青山高低相连,王尔烈不禁联兴大发,取出笔墨在龙泉寺门柱上写出一比上联:
近视千山五百出 。
当即邀请同行的朋友们对下句 。朋友们都说上句出得好:“出”字是两个“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 。好是好,朋友们无一人对出妙句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王尔烈站在寺门前,禁不住有些飘飘然,大有鹤立鸡群之感 。
寺门外的喧闹声,惊动了寺里的元空方丈 。他走进人群,抬头看了看上联,点点头说:“确是好句,只是目光不免有些短浅,以神州之大,胸中不可只有这千朵莲花一座山啊!”王尔烈听顺了赞扬之词,没想到竟有人能挑出自己的毛病,便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依长老之见?”元空方丈说:“不才对一比下联,不知可否? ”说着,吟对下句道:
远望九州十八川 。
王尔烈闻句不由心中一惊:不但文词对仗工称,析“州”字为两个“川”字,“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了,合情合理,而且意境高远,胸怀宽广,心中暗忖,这正是我的不足之处,于是,深深向元空长老施了一礼,道:“多谢长老教诲!”王尔烈念了4 年私塾,便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了 。为了谋生,父亲送他去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当杂工,但他并未因此中断学习,而是一有机会就向寺内有学问的僧人请教 。
转眼间这年的寒冬将要来临 。这天天降大雪,寺内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 。由于年纪小,他们都很贪玩,一高兴,便用雪堆了个观音像,正巧让元空方丈看见 。元空方丈便以雪堆的观音为题出一上联: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
在场的人听罢,没一个能对上 。王尔烈听了,十分高兴,他觉得方丈的出句妙极了 。因为太阳出来之后,雪积的观音定会溶化,可谓“化身” 。雪化作水,水汇于川,川归于海,这是合乎情理的,妙在“南海”巧合“观音” 。因为传说“观音”常住“南海”普陀山,故而人称“南海观音” 。方丈的出句高妙,可怎样对才好?王尔烈用心琢磨了好一会 。他由雪联想到云,那飘浮不定的漫天云朵,变化无穷,形态奇巧 。于是,他走近元空方丈,说:“我来给方丈对一比下句 。”方丈点头应允 。王尔烈朗声对道: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
这比下联,神思驰骋,形象生动,对得确实工巧 。自此以后,元空方丈就不让他再去当杂工了,而是将他收为身边茶童 。
有一天,方丈带领众人乘船去大安寺 。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边汲水,她见撑船的小和尚们的影子倒映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们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咯咯直笑,等船靠近了,这个机灵的小尼姑脱口吟一上联: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
方丈年长,不便与小尼姑计较,几个小和尚胸无点墨,难以应付 。正在窘迫之际,只见王尔烈从船头站起,冲小尼姑一笑,对下联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